活化樹木銀行打造樹木媒合平台 議員謝志忠建議以移植代替砍伐

記者李梅金/台中報導


活化樹木銀行打造樹木媒合平台 議員謝志忠建議以移植代替砍伐
活化樹木銀行 打造樹木媒合平台 謝志忠建議以移植代替砍伐

台中市議會14日進行都發建設水利業務質詢,市議員謝志忠、王立任、張玉嬿指出,台中市於2013年啟用位於南屯的樹木銀行,設計可容納1200顆樹,但自2019年起即已飽和,迄今未再有移入或移出,呈現停滯狀態,悖離當時成立樹木銀行的宗旨,強烈要求市府活化樹木銀行,打造樹木媒合平台,讓樹木銀行發揮最大價值,有效流動,為城市永續注入新生命。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樹木銀行自108年飽和以後,再也沒有擴建的計劃,目前作為建設局教育訓練的地方。允諾議員未來會做為公園或是綠地活化使用。

謝志忠表示,台中市樹木銀行約5公頃,可容納1200棵樹,自2013開幕後,提供汰換的黑板樹,安置因工程拆遷,接受民間團體與企業捐贈或是樹木移植。然而,自2019年達容納上限,後續再無進出紀錄,已喪失「銀行」應具備的儲存與提取功能。他批評市府未對此進行有效檢討與改善,使樹木銀行形同閒置設施。

謝志忠進一步表示,時常接到市民陳情樹木移植的案件,但必須找到適合該樹木生長的樹穴才能同意移植。根據市府統計本市樹木移植申請案件數年年增加,110年1618件、111年2251件、112年1819件、113年2777件、今年截至4月共601件。面對樹木銀行已經飽和的狀態,再檢視台中市可放置移植樹木的地點共16處,僅能容納1355棵,根本遠遠不夠,明顯供需失衡,強烈要求建設局提出具體政策,有效回應市民需求。

謝志忠再提,台中市應參考台北、新北、桃園等其他縣市,設立「樹木媒合平台」公開供需資訊,讓民眾與機關單位皆能透過平台,得到相關的資訊,給樹木適合的棲息地。他認為,建立完整的媒合機制、盤點、新增可安置樹木地點,真正發揮樹木銀行在城市綠化與永續發展中的應有角色。

王立任議員指出,過去曾承諾要在樹木銀行設置步道,但至今卻未見任何進展。且在Google評論中,有網友表示樹木銀行一副年久失修蚊子館的狀態,而在照片中可以看出明顯荒廢,草木雜亂,完全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實在令人惋惜。

他進一步表示,對比台北市與桃園月梅的樹木銀行,皆已成功轉型,將原有封閉的綠地空間開放,打造成林蔭步道、景觀空間以及休憩場所。台中樹木銀行擁有五公頃土地,目前僅栽植約1,200株樹木,尚有大量空間閒置未用,市府應重新檢視規劃方向,主動開放空間、完善設施,真正讓這片綠地成為市民共享的生活場域,而非僅止於名義上的「樹木銀行」。

謝志忠、王立任、張玉嬿要求市府檢討與提出具體對策,全面活化「形同閒置」的樹木銀行,真正發揮「銀行」存取的功能,打造公開透明的樹木媒合平台,確實盤點可放置樹木的地點,確保每一棵需移植的樹木都能有合適棲地,以移植代替砍伐,實踐生態永續與城市綠色治理的核心目標。

更多新聞推薦

泌尿道感染、結石 竟是喝水不足惹的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