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雙重守護,提升血癌治療效果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癌症能用中西醫共治或合併治療嗎?


如果將時間往前推個二、三十年,真的不好說,中醫、西醫醫理本就各有脈絡,如何共治、合併?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性共識定論,還好全人照護的思惟模式高於療法,中西醫聯手合併治療終於有了很大的進展。


中西醫合併共治癌症,周全治療與調理


共識源自於精進研究,發現兩者不用你爭我執,合併優勢在於「截長補短、相輔相成」,1+1>2的治療效果,更勝中、西醫各自會診,西醫是辨病、中醫是辨證,彼此攜手合作,受惠者當然是病人,可以讓更多癌症病人得到更周全的治療與調理。


中西醫合併共治癌症的發展,從各個醫院成立傳統醫學門診,即能窺出端倪,最初設立中西醫聯合門診的醫院不多見,像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和平醫院,隨著整合醫療趨勢的延伸,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設立,包含台北市聯合、桃園林口長庚、彰濱秀傳、大林慈濟、高雄長庚、板橋亞東等醫院,可以照顧乳癌、肝癌、肺癌、大腸癌、胃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血癌等病患。



中西醫雙重守護,提升血癌治療效果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中西醫雙重守護,攻補兼施穩定抗癌


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廖國帆醫師以血癌中西醫聯合門診為例,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進展迅速、必須即刻治療的血液癌症,不僅要消滅癌細胞,更需鞏固身體正氣,提升患者抵抗力與恢復力。他強調,中醫認為血癌屬於「正虛邪實」的體質,治療過程中,適當使用中藥與針灸,可有效減輕化療副作用,如噁心、疲倦及免疫力下降,並透過益氣養陰、補脾健胃,幫助患者建立抗癌的力量。


針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西醫療法有化療、標靶、免疫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等多元療法,可以有效清除癌細胞,但在治療期間,經常會伴隨免疫力下降及體力衰弱等副作用及後遺症,生活品質不僅下降,還會影響療程的持續性。廖國帆醫師強調,此時介入中醫治療,係採「攻補兼施」原則,擔任互補角色,可以依據病程階段靈活調整策略。


在化療期間,病患常會出現噁心、食慾不振及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中醫運用益氣養陰、健脾和胃的中藥配合針灸,除能幫助緩解,還增強患者免疫功能,使療程得以穩定推進。


療程進入到中、後期,會著重補益元氣,促進血球生成與體力恢復;進入緩解期,會以扶正固本、調整體質為主,降低復發風險,協助患者恢復健康。


全人照護理念,身心合一重建元氣


廖國帆醫師分享,中醫講究「身心合一」,心情的安定與支持系統的建立,更是療程成功的關鍵。家人的陪伴、溫暖的家庭氛圍,以及病友間的交流,都是讓患者走得更穩、更有力量的因素。


廖國帆醫師特別提醒,面對血癌,除了依靠西醫先進的化療、免疫治療與幹細胞移植,中醫調理同樣不可或缺。中西醫整合治療就像前線與後方的雙重守護,不僅有效攻擊癌細胞,也幫助患者修復身體、重建元氣,提升耐受力與生活品質。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