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市場新局:當大公司裁員潮湧現,小企業迎來人才良機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夜未央編譯


過去幾年,全球因疫情與遠距工作的興起,曾出現一波「大遷徙」。大量員工選擇離開原有職位,尋找更符合生活方式或價值觀的工作。然而如今局勢逆轉,「大辭職潮」已經正式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大留任」。


根據顧問公司Robert Half最新的調查,7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打算在2025年之前繼續留在目前的工作崗位。許多人給出的理由包括「公司文化正向」、「工作讓人有成就感」以及「薪資待遇不錯」。但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業市場已經不再像兩三年前那樣火熱,反而顯得低迷而不穩定。


大企業的壓力與挑戰


從數據來看,工作機會的減少非常明顯。全美的職缺數在上個月已跌至750萬以下,比2022年少了400萬個。同期薪資成長率也從6.7%降到4.1%,顯示就業市場正在收緊。


同時,微軟、AT&T、摩根大通、亞馬遜等大型企業,陸續要求員工回到辦公室上班,否則就可能失去職位。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已經在科技業、金融業和零售業帶來取代人力的現象。許多人擔心,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出現更大規模的裁員。事實上,花旗、埃森哲、特斯拉、英特爾等跨國企業,近來已經陸續宣布裁撤數以萬計的員工。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公司的穩定性反而受到質疑。對許多員工來說,選擇留下可能並不是因為環境理想,而是因為市場不佳、轉職風險高。


小企業的機會


然而,正當大企業面臨挑戰,小企業卻展現了不同的韌性。這也讓人看到另一種機會。


以一位伊利諾州的小企業主為例,他的公司擁有超過100名員工。這位老闆每天花大量時間走動,主動與員工交流,關心他們的家庭與生活狀況,也會詢問他們的工作進度與遇到的問題。員工們不僅覺得被重視,也建立了對公司的高度忠誠。結果是:公司人員流動率低,留任率卻非常高。


再看另一位來自賓州的企業主。他每年都將營運預算的一大部分投入員工的技術訓練。他對人工智慧並不感到恐懼,反而希望員工能積極學習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運用AI功能,藉此提升效率,同時也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平衡。值得注意的是,他還善用州政府提供的「勞動力發展基金」,讓這些訓練成本能部分由政府補助。這種雙贏策略,不僅提升了員工能力,也強化了公司競爭力。


還有一位女企業主,則為每位員工提供1000美元的教育補助金。她並不限制用途,「不管是學折紙、編織,還是專業課程,都可以自由選擇。因為人成長了,工作表現自然也會更好。」同時,她也能享有相關的稅務減免,等於在投資員工的同時,也讓公司得到實質回饋。



勞動市場新局:當大公司裁員潮湧現,小企業迎來人才良機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稅務與政策的加分


其實,美國許多中小企業主都有機會善用政策與稅務優惠,藉此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脫穎而出。無論是提供健保、托育補助,還是聘用曾經服刑、領取社會救助或退伍軍人的員工,都可能獲得稅務上的好處。這些措施一方面增加了企業對潛在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在經濟不確定性中,提供了更多保障。


小企業的穩定力量


最新的《小企業就業觀察報告》(Small Business Employment Watch)也指出,2025年7月,美國員工人數在50人以下的公司,其招聘狀況「維持穩定」。Paychex這家人資與薪資服務巨頭的CEO評論說,這顯示出小企業在今年面對各種不確定因素時,依然展現了強大的韌性。


事實上,過去許多小企業主經常抱怨,無論在薪資、福利或資源上,都很難與大公司和政府機構競爭人才。然而如今局面已經不同。大企業正大量裁員,政府部門也在縮編,整體勞動市場趨於疲軟。這對中小企業而言,反而是吸引人才的好時機。


勞動市場的另一扇門


美國的中小企業早已是支撐經濟的重要力量,他們合計雇用了全國一半的勞工。如今在大企業陷入裁員與不確定性的時刻,小企業的穩定與靈活,讓他們成為許多求職者的新選擇。


「大辭職潮」雖然已經過去,但「大留任」的氛圍,卻正為中小企業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對那些願意善用政策、投資員工、營造正向文化的企業來說,這將是難得的契機。而對於在大環境下焦慮的勞工而言,小企業或許就是下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資料來源:https://www.theguardian.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