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科技讓人精力耗盡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你可能因為事情太多而覺得疲累。舉個例子:同時在電腦前面回覆幾十封來自電子郵件,收到了一張巨額的醫療賬單,回覆了一條關於房屋維修的短信,還得知我的大女兒下週一需要穿白色衣服去上學,而小女兒則要穿秋天的顏色。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技術管理系主任保羅表示,這種無休止的干擾以及在思維和技術平台之間切換,讓我們精疲力竭。他說,我們使用的每種工具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認知專注。我們必須學習我們沉迷其中的工具。當我們切換時,我們必須抽離出來,重新投入另一個專注領域,同時我們也必須切換使用該工具的方式。我們的大腦無法如此快速地切換。主要問題是我們還沒有進化到像今天這樣快速地切換。這讓我們感到疲憊不堪。因此,在不同的應用程式和技術平台之間切換是導致疲憊的主要原因。
但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自己因為這些數位裝置的切換而感到疲憊。這與我們身體的演化方式有關。我們擁有良好的感官回饋,可以感知身體何時疲憊。否則,我們可能會崩潰,所以我們的身體知道要向大腦發送停止訊號。但我們並非進化到坐在辦公室電腦前,所以我們的大腦不知道該告訴自己它累了。我們可以不斷地給自己施加壓力,但這種殘留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累積。所以,減少一天在不同科技裝置中切換可以減少這種疲憊感。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舉例來說,人一天可能會使用不同視訊會議平台。你可能用過 Zoom,後來又換成了 Microsoft Teams。它們看起來差不多。但你有多少次在開會時想過:「我需要共享螢幕。我該如何在這個平台上共享?」而這些細微的變化,日積月累,真的會讓我們精疲力竭。
第二種類型是我所說的領域間切換,指的是我們在處理一項任務時,被打斷,然後切換到另一項任務。這種切換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負擔。
第三種類型是在不同生活領域之間切換。你一天中有多少次收到孩子學校傳來的簡訊?或是水管工打電話告訴你他們要遲到了,想談談你家裡的問題。這種跨領域的切換更加令人疲憊,因為它們會讓我們完全脫離對某個領域的思考,然後我們又不得不回到原來的領域。
尤其社群媒體,這是最讓人精疲力盡的平台。為什麼? 因為注意力。在社群媒體上,我們不斷在不同事物之間切換,因為應用程式會推播不同的通知。先是有人點讚了某個東西,然後就出現了廣告。二種導致疲憊的力量是推理。在社群媒體上,我們不斷地進行推理。我們看到有人在旅行,我們會想,他們一定很有錢。他們一定過得很開心。我們填補了這些空白。 最後一種是情緒。當我們的情緒被激起時,無論是好是壞,都會讓人精疲力盡。在社群媒體上,我們會進行社群比較,所以我們會嫉妒別人在做我們渴望做的事情。或者,我們會因為看到一群朋友在聚會而自己卻不是其中的一員而感到惱火。 社群媒體之所以如此令人疲憊,是因為它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這三種力量。 這也是為何為何遠距工作比在辦公室工作更讓人感到疲憊的原因。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 記者: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 更多科技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