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國防的最後一哩路|快評【主筆室】



科技國防的最後一哩路|快評【主筆室】


賴清德總統責成國防部長顧立雄成立「先進國防科技小組」(Defense Innovation Unit,DIU)迫在眉睫,為向國際展現我國防衛決心,進行強化不對稱戰力、聯合作戰、加強韌性、後備戰力的國防改革,但顧立雄恐要面臨現實挑戰。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賴清德總統責成國防部長顧立雄成立「先進國防科技小組」(Defense Innovation Unit,DIU)迫在眉睫,為向國際展現我國防衛決心,進行強化不對稱戰力、聯合作戰、加強韌性、後備戰力的國防改革,但顧立雄恐要面臨現實挑戰。





科技國防的最後一哩路|快評【主筆室】
示意圖:取自123RF



顧立雄將會親自督導投資等級五以上且相對成熟的科技項目,整合中科院與民間的研發創新單位,例如新型無人機等將會成為發展重點,企圖打造國防自主的生產線概念。




更多新聞:科技獵才 如何保護臺灣人才?|快評【主筆室】




顧立雄勢必陷入國防科技人才不足困境,前總統蔡英文2016年就任,當時浩浩蕩蕩成立「資通電指揮部」,隨著蔡總統卸任後也就解編,仍是人才不足的結構問題。




政府為了培育國防菁英人才,責成國防部與臺大等校簽約「國防學士班」,早在2018年陽明交通大學就與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展開教育合作計畫,即便如此招生成效依舊不佳。




政府如何爭取高素質人力加入國軍,即便臺大與清大等頂尖大學與國防部合作新設國防學士班,每年招生難以足額,主要仍是社會地位,唯有提供高於業界待遇才有機會留住人才。




顧立雄想要打造「先進國防科技小組」強化不對稱作戰優勢,政府在實質政策上培養人才制度成效不彰,在政策上又對「軍武生態」陌生無法招兵買馬,而與民間企業進行搶人大戰,如何解決人才不足的根本問題。




顧立雄仍得面對科技國防改革多重挑戰,打造國防自主的生產線必須要有人才,結構問題也會影響軍武戰力的整體進程,在學界無法培養科技小草,在業界無法掌握科技種子,恐讓科技國防的最後一哩路愈走愈遠。



這篇文章 科技國防的最後一哩路|快評【主筆室】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