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大腦晶片首位植入者分享 用「星際大戰」形容體驗感


Neuralink大腦晶片首位植入者分享 用「星際大戰」形容體驗感


伊隆馬斯克旗下公司Neuralink所開發的腦機介面晶片,其臨床試驗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那麼植入Neuralink晶片到底是什麼感覺?它是如何運作的?為什麼有人將它比喻成人類永生的草圖?編譯/高晟鈞


伊隆馬斯克旗下公司Neuralink所開發的腦機介面晶片,其臨床試驗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那麼植入Neuralink晶片到底是什麼感覺?它是如何運作的?為什麼有人將它比喻成人類永生的草圖?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118" align="alignnone" width="1200"]
Neuralink大腦晶片首位植入者分享 用「星際大戰」形容體驗感
臨床試驗正在測試Neuralink晶片,以及植入該晶片的手術機器人對四肢癱瘓患者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示意圖/123RF)[/caption]


Neuralink晶片的首次植入


Noland Arbaugh是一名因意外而導致四肢癱瘓的患者,同時也是Neuralink晶片的首個使用者。他很具體地比喻了晶片的使用體驗,「就像是在星際大戰裡利用『原力』操控電腦滑鼠一樣。」他說。從2024年植入晶片開始,一年過去,Noland也逐漸成為Neuralink的最佳代言人。


更多新聞: 馬斯克新創公司Neuralink有進展 腦機晶片設備進入臨床實驗


Neuralink是如何運作的?


作為美國FDA批准的臨床試驗,Neuralink晶片將招募年齡在22至75歲間,雙手無法使用,像是癱瘓、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或是截癱患者。在三到四小時的手術中,外科醫生將把無線、可充電、硬幣大小的大腦晶片植入患者大腦中負責思考與身體運動的部分。Neuralink手術機器人配備的針頭比人的頭髮還細,將用於植入60多條靈活的超細「線」。待患者恢復意識後,晶片(被稱為The Link)將被啟動,患者將接受訓練,熟悉並學習如何去使用這道「原力」。


Neuralink會記錄腦細胞發送的電訊號,並傳輸至電腦上由軟體解碼成動作,例如移動螢幕滑鼠、棋子、玩視訊遊戲甚至是設計軟體等等。本質上,植入晶片相當於一個連接思想與數位設備的橋樑,設定過程就像是手機或是電腦的臉部辨識、輔助功能裝置等等。也就是說,你需要訓練你的大腦思考你想要呈現的動作,以便晶片能夠解釋。


Noland曾在社交平台X上發布影片中解釋:「你需要先想像運動軌跡,像是將你的右手向前後左右移動。在經過訓練後,你最終能通過直觀地想像滑鼠移動來進行控制。」


Neuralink晶片將進入臨床試驗


現在,臨床試驗正在測試Neuralink晶片,以及植入該晶片的手術機器人對四肢癱瘓患者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有興趣了解自己是否有資格參加「精準機器人植入腦機介面」(PRIME)試驗的人可以透過 Neuralink 的美國病患登記處進行註冊。許多人之所以將Neuralink比喻為永生的草圖是因為有些人相信,人類的永生並不需要肉體,只需要在意識與精神上達到不滅即可,而與人工智慧共生的目標,第一步很可能就是從大腦晶片開始的。



資料來源:MedicalXpress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這篇文章 Neuralink大腦晶片首位植入者分享 用「星際大戰」形容體驗感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