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1增設造橋交流道動土118年底完工 南出、北入國道更便捷安全

國1增設造橋交流道動土118年底完工 南出、北入國道更便捷安全

【互傳媒/記者 林學均/苗栗 報導】繼苗14線聯絡道啟動拓寬工程後,地方期盼多年的國1增設造橋交流道工程,亦於18日由行政院長卓榮泰與縣長鍾東錦偕同各界代表舉行祈福動土儀式,建構便捷交通網絡再邁前一步;新設交流道總經費26億元由中央全額專案負擔,預定118年12月完工,屆時地方鄉親不必再繞行崎嶇山路到頭份或頭屋交流道,即可享受更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務品質,也有助帶動造橋產業與觀光發展。

增設造橋交流道今日上午舉行動土典禮,中央與地方政要冠蓋雲集,行政院長卓榮泰率同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高公局局長陳文瑞、第二新建工程分局長張勝緯、公路局副局長林聰利及行政院中區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李貴富出席,還有縣長鍾東錦、立委陳超明、邱鎮軍、議長李文斌與多位縣議員及造橋鄉長徐連斌等人與。喜氣十足的祥獅獻瑞為典禮揭開序幕,分別贈送「好彩頭」和「旺旺來」給院長和縣長,象徵動土大吉、磐基永固,兩人隨後帶領來賓焚香祝禱並動鏟完成動土儀式。

高公局局長陳文瑞簡報說明增設造橋交流道的計畫緣由、工程概要及效益。陳文瑞指出,造橋鄉內全無交流道進出國道,繞行頭份或頭屋交流道尖峰時段車程要26至28分鐘;地方曾於104年提案爭取,直到108年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時,同意全額補助,112年經前院長陳建仁核定計畫並到場視察,現任閣揆卓榮泰於113年7月核定工程經費。

增設交流道為南出、北入匝道,總經費25.92億元,預定118年12月完工,而稍早於上周動土拓寬的苗14線,則預定116年底竣工後作為重要聯絡道,工程挑戰必須克服因應箱涵建設實施的多階段交通維持。未來可大幅縮短造橋往返國道的距離和行車時間,並紓解頭屋與頭份交流道10至21%的車流。

縣長鍾東錦先向行政院長卓榮泰致謝,感謝閣揆7月下旬核撥9.3億元讓縣府周轉,以及兩位立委和主計長的大力支持,尤其在縣府無法對外舉債的情況下,得以方便調度解決燃眉之急,可以運用這些預算來執行去年編定的相關經費,讓縣政推動更順遂。

鍾東錦強調,今天動土的造橋交流道對地方發展至關重要,鄰近約有1.2萬的居民,有些每天往返竹科上下班,須從頭份或頭屋上交流道,尖峰時段會又非常壅塞,這項工程縣府也列為重要施政之一;造橋人口數最近不僅已經跌回升,將來交通建設完成後,還可吸引科學園區員工到造橋居住,帶動發展。除增設造橋交流道之外,另要感謝高公局馬上就要施作「楊頭高架」工程,屆時也會增闢頭份第二交流道,顯見地方建設真的需要中央大力支持。

鍾東錦抓緊機會反映民意,爭取未來繼續增設北出、南入另半套的造橋交流道工程,並協助拓寬苗14線經大西村銜接省道台13線的道路;他並感謝前縣長劉政鴻、徐耀昌與各級民代齊心協力,還有前院長蘇貞昌、陳建仁和現任院長卓榮泰在地方建設的多方協助。

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表示,上周才參加苗14線拓寬工程動土,現在造橋交流道也動工了,可說喜上加喜;他說,今天動土儀式有很深的意涵,它代表中央與地方合作的最佳典範,在中央的行政院團隊一直以堅定心力要解決交流道問題,地方也積極尋求共識並克服難題,最後在技術問題和經費難題都迎刃而解,可以開工增設交流道。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曾多次與交通部官員出席動土典禮,但從沒有看過陳次長這麼高,還有人才輩出的苗栗鄉親是如此團結。卓榮泰說,桃竹苗地區的發展是政府在推動全國均衡臺灣過程當中極為重要的區塊,此區長期的發展未來趨勢比較模糊,經討論到思考到賴清德總統的治國理念,將臺灣畫成6個區域產業生活圈,因此有桃竹苗大矽谷計畫,但必須思考如何把計畫形成具體可行,也看得到期程未來。

卓榮本表示,桃竹苗大矽谷計畫在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就要求用最快的速度來核定,然而,政府要加強的是像今天的交通建設之外,也要從水電各方面工程,乃至於未來發展之後,考量在這個區域的就業人口,還有未來的子女教育等等,均應有周詳的規畫,如此一來,大矽谷計畫才能成為帶動臺灣下一波高科技產業和各種傳統產業發展,成為一個重要據點。

談到增設造橋交流道,卓榮泰強調,這項工程意涵著「造橋舖路」的功德,尤其在行政院長交接過程中,前院長蘇貞昌與陳建仁都特別重視並做任務交接,所以他去年7月加速核定經費,讓工程順利動土。他說,執政的工作不論中央或地方,都是一任一任的一直努力下來,歷任的院長或縣長,還有所有的地方各界,如果都能全力的投入,定能看到新希望,此行就深刻感受到地方對交流道工程的殷切期待。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