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法小帆手完成蔚藍航行 為臺灣啟動國際對話
(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由宜蘭縣岳明國民中小學發起的「攜手國際‧航向蔚藍~樂觀小帆手‧海洋臺灣夢3.0」計畫,串聯臺灣本島與離島多所學校,以及台北歐洲學校(法國部)、臺北市台北法國實驗教育機構,共62位小帆手與師長5月19日從淡水啟航,歷經6天的航海挑戰,於今(24)日進高雄港完成航程。行政院長卓榮泰、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與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親自歡迎,表達對小帆手們的高度肯定。今年將代表臺灣出席於法國尼斯舉辦的聯合國海洋會議的陳懷璞及陳元聆也出席鼓勵小帆手們。整體航行計畫融合航海文化、科學實察與多元文化交流,讓學生在真實海洋場域中,培養海洋素養與公民責任感,充分展現我國推動海洋教育、環境永續與國際合作的具體成果。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此次航行活動具三個意義,第一個是提升青少年的戶外活動,將天空當螢幕、海洋當鍵盤,呼應總統賴清德的「健康臺灣」,也從認識海洋到認識臺灣與世界。第二個是海洋環境教育的學習,此次航行由國家海洋研究院研究人員隨船,陪伴小帆手在透過科學研究,親身體驗自然力量無窮偉大。第三個是推展海洋外交文化,透過海洋與文化的連結,打破語言與國界的隔閡,共同追求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卓榮泰勉勵,在航程中的培養的勇氣、包容、合作及智慧,是一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經歷。臺灣不會與海洋脫節,臺灣是從海洋孕育多元、包容以及與世界接軌的文化,「只要盡情往外走,世界等著你!」

管碧玲表示,「擁抱海洋就能擁抱全世界!」,感謝岳明國中小學校長黃建榮率領團隊推動全方位的海洋教育,讓小朋友們變成快樂小帆手。管碧玲說明,今年3.0航行活動有臺灣、日本、法國、比利時、瑞士5個國家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巡航,而此次航行體現勇氣、友誼跟連結的價值。

管碧玲亦感謝法國在台協會,並強調臺灣與法國今年在海洋合作計畫有非常大的發展,今年提供臺灣4位年輕人參加在法國尼斯舉辦聯合國海洋會議的機會,加上賴總統及卓院長所推動的青年圓夢計畫,共同成就這項重要突破。

管碧玲最後特別感謝卓榮泰院長,讓海委會海巡署成為人民的靠山,而卓院長則是海巡署的靠山。管碧玲說明,卓院長去年以預備金協助海巡署建置兩個重要科技偵查系統。在守護永續海洋方面,卓院長今年核定臺灣首度4,000噸大調查船計畫,未來將有三艘調查船船隊,針對臺灣周邊海域進行完整科學調查。此外,卓院長亦核定海委會「海洋素養典範國家及海洋產業人才升級」中長程計畫,推動全國海洋素養教育的經費由一年250萬元提升為7,100萬元,讓臺灣海洋變得更美麗永續。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表示,歷經六天的航行,孩子們皮膚多了太陽的顏色,感謝師長與家長的陪伴以及海巡署守護孩童安全。龍燁亦特別感謝卓榮泰親自蒞臨歡迎儀式,展現對海洋國家的高度重視,並致謝管碧玲長期以來對於航行計畫的全力支持與投入。龍燁強調,「臺灣青年就是世界青年」,此次航行冒險已結束,但臺法的共同航行才正要開始,期盼臺法持續攜手合作,在全球共同守護海洋的使命中,航向更遠的未來。
岳明國中小校長黃建榮表示,此次活動真正的主角是小帆手們,他們以航行中的每一段故事與體悟,用藝術創作分享和傳遞擁抱海洋的感觸。
在此次航行中,小帆手們除了學習海洋航行技術與進行海洋科學調查,亦於澎湖搜集海洋廢棄物製作藝術作品。其中六位學生於今日分享從海廢中發掘環境議題與藝術價值,並親自將以海洋廢棄物創作而成的藝術作品致贈予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學生們也呼籲共同守護海洋環境,展現新世代對永續海洋的責任與行動。
此次計畫由岳明國中小籌劃執行,自2020年起以「樂觀小帆手‧海洋臺灣夢」為願景,陸續完成跳島環臺、串聯36所離島與臨海學校等重大海洋教育行動。今年適逢法國「國家海洋年」,更擴大國際合作,與海洋委員會及法國在臺協會三方協力規劃此次航行,邀請台北歐洲學校(法國部)、臺北市台北法國實驗教育機構,以及臺北市大安區和平實驗國民小學、澎湖縣馬公市文光國民小學及高雄市林園區汕尾國民小學等,共計6所學校62名師生完成為期6天的航程,展現臺灣結合教育、文化與國際永續行動的豐碩成果。
海委會表示,岳明中小學長期致力於推動海洋教育,從在地紮根走向國際連結。此次計畫不僅提升國內學生的海洋意識,更促進臺灣與國際間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深化青年世代對環境永續與跨文化理解的實踐力。海洋不再只是課本裡的名詞,而是可以親近、理解,並以行動改變與守護的生命共同體。(圖/海委會提供)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此次航行活動具三個意義,第一個是提升青少年的戶外活動,將天空當螢幕、海洋當鍵盤,呼應總統賴清德的「健康臺灣」,也從認識海洋到認識臺灣與世界。第二個是海洋環境教育的學習,此次航行由國家海洋研究院研究人員隨船,陪伴小帆手在透過科學研究,親身體驗自然力量無窮偉大。第三個是推展海洋外交文化,透過海洋與文化的連結,打破語言與國界的隔閡,共同追求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卓榮泰勉勵,在航程中的培養的勇氣、包容、合作及智慧,是一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經歷。臺灣不會與海洋脫節,臺灣是從海洋孕育多元、包容以及與世界接軌的文化,「只要盡情往外走,世界等著你!」

管碧玲表示,「擁抱海洋就能擁抱全世界!」,感謝岳明國中小學校長黃建榮率領團隊推動全方位的海洋教育,讓小朋友們變成快樂小帆手。管碧玲說明,今年3.0航行活動有臺灣、日本、法國、比利時、瑞士5個國家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巡航,而此次航行體現勇氣、友誼跟連結的價值。

管碧玲亦感謝法國在台協會,並強調臺灣與法國今年在海洋合作計畫有非常大的發展,今年提供臺灣4位年輕人參加在法國尼斯舉辦聯合國海洋會議的機會,加上賴總統及卓院長所推動的青年圓夢計畫,共同成就這項重要突破。

管碧玲最後特別感謝卓榮泰院長,讓海委會海巡署成為人民的靠山,而卓院長則是海巡署的靠山。管碧玲說明,卓院長去年以預備金協助海巡署建置兩個重要科技偵查系統。在守護永續海洋方面,卓院長今年核定臺灣首度4,000噸大調查船計畫,未來將有三艘調查船船隊,針對臺灣周邊海域進行完整科學調查。此外,卓院長亦核定海委會「海洋素養典範國家及海洋產業人才升級」中長程計畫,推動全國海洋素養教育的經費由一年250萬元提升為7,100萬元,讓臺灣海洋變得更美麗永續。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表示,歷經六天的航行,孩子們皮膚多了太陽的顏色,感謝師長與家長的陪伴以及海巡署守護孩童安全。龍燁亦特別感謝卓榮泰親自蒞臨歡迎儀式,展現對海洋國家的高度重視,並致謝管碧玲長期以來對於航行計畫的全力支持與投入。龍燁強調,「臺灣青年就是世界青年」,此次航行冒險已結束,但臺法的共同航行才正要開始,期盼臺法持續攜手合作,在全球共同守護海洋的使命中,航向更遠的未來。
岳明國中小校長黃建榮表示,此次活動真正的主角是小帆手們,他們以航行中的每一段故事與體悟,用藝術創作分享和傳遞擁抱海洋的感觸。
在此次航行中,小帆手們除了學習海洋航行技術與進行海洋科學調查,亦於澎湖搜集海洋廢棄物製作藝術作品。其中六位學生於今日分享從海廢中發掘環境議題與藝術價值,並親自將以海洋廢棄物創作而成的藝術作品致贈予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學生們也呼籲共同守護海洋環境,展現新世代對永續海洋的責任與行動。
此次計畫由岳明國中小籌劃執行,自2020年起以「樂觀小帆手‧海洋臺灣夢」為願景,陸續完成跳島環臺、串聯36所離島與臨海學校等重大海洋教育行動。今年適逢法國「國家海洋年」,更擴大國際合作,與海洋委員會及法國在臺協會三方協力規劃此次航行,邀請台北歐洲學校(法國部)、臺北市台北法國實驗教育機構,以及臺北市大安區和平實驗國民小學、澎湖縣馬公市文光國民小學及高雄市林園區汕尾國民小學等,共計6所學校62名師生完成為期6天的航程,展現臺灣結合教育、文化與國際永續行動的豐碩成果。
海委會表示,岳明中小學長期致力於推動海洋教育,從在地紮根走向國際連結。此次計畫不僅提升國內學生的海洋意識,更促進臺灣與國際間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深化青年世代對環境永續與跨文化理解的實踐力。海洋不再只是課本裡的名詞,而是可以親近、理解,並以行動改變與守護的生命共同體。(圖/海委會提供)
- 記者:三星傳媒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