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必收美食名單!4間風格質感店家推薦,值得你花時間品嘗的拉麵、咖啡與甜點
嘉義市的金質獎、金麥方獎是什麼?看到獎牌就能放心吃
在嘉義市舊城生活裡,美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這幾年台灣屢傳食物中毒、非法添加物、不當保存等食安問題,讓人無法安心大啖美食。
嘉義市衛生局為替旅客解決食安隱憂,從 2020 年起以「金質獎」(餐飲業)、「金麥方(ㄆㄤˋ)獎」(烘焙業)把關品質,店家須通過食品衛生規範的層層關卡才能獲得優級或良級;連續兩屆獲評「優級」,就能獲頒食安「金質獎」最高殊榮。
標章效期為兩年,一旦發生食品中毒事件或重大違規將廢止標章。
吃嘉義市精選美食 9/22~10/22 消費滿 100 元就可抽獎
嘉義市衛生局今年委託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由食品相關專家、學者及衛生局稽查人員組成專業團隊,完成 350 家次的餐飲業衛生安全輔導查核,共 144 家業者通過評核,日前獲頒優級的業者有 55 家、良級 22 家,而連續兩屆評為優級的「金質獎」業者 67 家。
簡單來說,民眾只要看到店家裡有放「金質獎」這面得來不易的獎牌,就能放心滿足口腹之慾。
即日起至10 /22,到「嘉義市餐飲衛生優良店家.online」網站中所列金質獎、金麥方獎店家消費滿 100 元,憑發票登錄可參加抽獎,活動總獎項多達 350 個,最大獎為 1 萬元禮券,總獎金高達 10 萬元。
金質獎店家推薦1:SAGAS 嘉義市立美術館對面的暗黑系拉麵店
2023 年創立的 SAGAS 拉麵專門店落腳嘉義市西區蘭井街,對面就是嘉義市立美術館。老闆 Danny 請來本事設計操刀,為家族留下的一棟 70 年老屋換上暗黑系工業風格,成為嘉義少見的黑色系拉麵店。
本事設計操刀改造的拉麵店-SAGAS。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70 年老屋換上暗黑系工業風格,成為嘉義少見的黑色系拉麵店。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SAGAS 主打雞湯拉麵。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Danny 說,當初趁著嘉義的拉麵店不多,加上認識擅長日本拉麵的日籍主廚,因此把握機會將職人精神與高品質拉麵帶進嘉義市,在中南部以豚骨拉麵為主流的市場中,SAGAS 以雞湯拉麵特色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嘉義人氣拉麵店 SAGAS。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SAGAS 對面是嘉義市立美術館,坐在餐廳內即可觀賞建築外觀。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SAGAS 店內。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SAGAS 老闆 Danny。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主廚以嘉義特有的金緗雞熬製 6 小時煮出醇厚雞湯,與近 50 款日、台醬油調配後,最終研發出濃郁甘醇的專屬醬油湯底。
推薦一定要嘗試看看「吊燒五花黑潮拉麵」,採訪當天正巧捕捉到員工端著一大盤叉燒肉的身影,Danny 指出,他們家的叉燒肉並非一般常見的滷製處理,而是採用費工的港式「吊燒」作法,過程需要好幾個小時;碗中每片叉燒從醃製、舒肥到燻烤,需經 3 天、5 道工序醞釀,上桌前再以炭火燒炙以確保炭香與肉汁,咬下果然肉香四溢,厚度令人滿足。
SAGAS 吊燒五花黑潮拉麵。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SAGAS 的叉燒肉採用費工的港式「吊燒」作法。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清爽系的「柚香特盛鹽潮拉麵」則以鹽味湯頭為基底,加入柚子調味提香,微酸果韻與清新柚香,使雞湯湯底更加明亮爽口。喜歡蒜頭的人,不能放過蒜香厚實卻不辛辣的「生蒜醬油雞白湯拉麵 」,一碗就能感受自製醬油與生蒜、油封蒜頭的多重層次。
SAGAS 柚香特盛鹽潮拉麵與自家製煎餃。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SAGAS 生蒜醬油雞白湯拉麵。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叉燒飯可選擇不辣或微辣口味。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另外,吃日式拉麵不配煎餃怎麼行?皮薄餡飽的自家製煎餃以柔嫩豬前腿肉搭配高比例蔬菜,爽口鮮甜。更有加入在地溫室香菜的日式「香菜煎餃」,獨特的香菜味襯托出清新香氣,值得一試。
已成排隊名店的 SAGAS 拉麵,明年計畫在台中展店,預計第二季或第三季開幕。
SAGAS 香菜煎餃。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SAGAS 拉麵預計 2027 在台中展店。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SAGAS
地址:嘉義市西區蘭井街479 號
電話:05-2288077
公休:週二
金質獎店家推薦2:給給茶記 地鐵風港式餐廳
來到給給茶記,不少人瞬間聯想起香港地鐵,相似的馬賽克磚和字體,帶來飽滿的香港情懷。有別於坊間港式餐廳常見的霓虹、電影海報與麻將意象,給給茶記內部空間乾淨、清爽,甚至有點「空」,只有粵語歌曲旋律,陪伴大家享用港味美食。
給給茶記外觀有與香港地鐵相似的馬賽克磚和字體,帶來飽滿的香港情懷。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給給茶記。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給給茶記在正餐時間提供內用座位。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給給茶記以飯食料理為主力商品。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店主張瑜珊說 2020 年「給給茶記」成立時,嘉義市還沒有專門販售菠蘿油的店家,因此給給茶記以此作為切入點,開設菠蘿油外帶、外送專門店。後來研發港式叉燒,主要核心才轉變為飯食料理。
2023 年給給茶記搬至現在的新址,只有正餐時間開放內用空間。張瑜珊非常注重環境清潔,午餐時段結束後會徹底整理餐廳,讓晚上的顧客也能有乾淨舒適的用餐空間;憑藉這股對食材、環境衛生的堅持,讓給給茶記連續 3 年入選金質獎。
給給茶記-黯然銷魂飯。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憑藉對食材、環境衛生的堅持,讓給給茶記連續 3 年入選金質獎。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招牌「黯然銷魂飯」叉燒選用雲林「究好豬」梅花肉,以黃金比例叉燒醬真空醃漬,並以智慧蒸烤箱搭配探針控溫,達到肥瘦相宜、軟嫩不柴的口感,香港特色的公雞碗也為這碗叉燒飯增添港味。
給給茶記-黯然銷魂飯。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黯然銷魂飯搭配半熟蛋更誘人,蛋也可選擇全熟。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南乳去骨雞腿扒飯」則用嘉義縣鹿草的御正童仔雞,搭配香港南乳醬醃漬、烘烤,肉質鮮嫩多汁、鹹香濃厚,還散發一股迷人酒香。
給給茶記-南乳去骨雞腿扒飯。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香港特色的公雞碗增添港味。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而給給茶記一個月可賣上千顆的起家點心-菠蘿油是與在地烘焙業者合作,以 3 種高品質麵粉、法國奶油與鮮乳手工製作,外皮酥脆近似泡芙,推出高達 7 種口味。
其中「玫瑰菠蘿油」內餡使用屏東有機農場的玫瑰花瓣與發酵奶油融合而成,風味獨特,但因原料未來可能斷貨,屬於可遇不可求的品項,推薦可優先品嘗這個口味,且吃且珍惜!
給給茶記一個月可賣上千顆的起家點心-菠蘿油,前排最右為玫瑰口味。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給給茶記
地址:嘉義市西區新榮路319、321號1樓
電話:05-2270300
公休:週六、週日
金麥方獎店家推薦3:霜空珈琲 老診所變身人人口中「最美咖啡店」
走進霜空珈琲,可以感受到什麼是「美」。穿過幽靜的長廊,一旁是以木造古件家具裝飾的包廂,正覺得廊道空間狹長擁擠之際,忽然就來到開闊明亮的主空間,大片玻璃的木窗後方則是霜空的小後院以及咖啡烘豆間。
被譽為「最美咖啡店」的霜空珈琲。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琲處處有設計美感。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主空間裝飾。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琲。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琲。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琲沉穩氣質讓人可定下心來好好休息。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琲別有洞天的設計源於曾是診所的老屋,格局近似傳統二進式建築,經過來自香港、本業為設計師的老闆 Sammy 巧手改造,成為了眾人口中傳說的「最美咖啡店」,親自造訪的心得是:一點也不為過。
霜空珈琲綠意小後院。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老闆烘豆空間。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琲所有的裝潢、布置都由老闆 Sammy 親力親為。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老闆 Sammy 為台灣女婿,隨著有餐飲背景的太太回嘉義定居,這間店擁有夫妻倆從世界各地蒐羅而來的古董與老件,裝潢和傢俱的修補都是由 Sammy 親力親為完成。老宅的空氣重新流動,靜謐而令人放鬆,雖然鄰近文化夜市卻鬧中取靜,隔絕了街區的喧擾。
霜空珈琲包廂。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琲包廂。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店內所有咖啡品項皆使用老闆在後院的烘豆間自行烘焙的「配方豆」;熱門甜點達克瓦茲和可麗露、招牌「三人份鹽之花焦糖蛋糕捲」、「季節水果戚風蛋糕」都具有高水準,擺盤也是種視覺享受。
霜空珈琲-季節水果戚風蛋糕(青葡萄)。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琲-鹽之花焦糖蛋糕捲。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琲-可麗露+達克瓦茲點心盤。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霜空珈琲-無花果戚風蛋糕。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濕潤柔軟的蛋糕口感、隨著季節變化的水果夾餡,都是適合咖啡店的日常點心,因為 Sammy 認為,「家常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味道。」
霜空珈琲
地址:嘉義市西區國華街132號
電話:05-2255507
公休:不定休,請參照官方每月公告
金質獎店家推薦4:常常手作法式甜點 每週只營業4天的人氣甜點鹹派
明亮剔透的「常常」店鋪對面是日治時期暫時儲存木頭的貯木池,附近還有日治時期東亞最大木材集材廠「嘉義製材廠」、日治時期台灣纖維會社「嘉義亞麻工場」。造訪檜意森活村等嘉義木都歷史遺址時,若沒有順道走訪常常 The Frequent,就太可惜了。
「常常」在 2017 年創立,2 年前才從隔兩間的舊屋搬到現址;舊店時期就憑著口碑累積了許多在地熟客,搬到空間較大的新址後,理所當然吸引更多外地觀光客專程前來。
每週只營業4天的人氣甜點鹹派店家-常常 The Frequent,搬到新址後空間更美。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造訪檜意森活村等嘉義木都歷史遺址時,若沒有順道走訪常常 The Frequent,就太可惜了。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常常 The Frequent。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常常 The Frequent 一樓。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常常 The Frequent 也有常溫餅乾及禮盒。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常常 The Frequent 也是嘉義金質獎店家。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兩位創辦人陳嘉倫、陳宥名其實是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的學長學弟關係,靠著自學與不斷進修磨練專業,在嘉義咖啡甜點店尚未普及的年代以法式甜點入門,並堅持從零開始手工製作、只販售當天出爐的甜點,沒賣完的甜點絕不留到隔天。
這樣的耗損雖然令人心疼,但陳宥名以認真的神情說:「我們不想讓客人吃到變軟、不酥脆的塔皮。」
創辦人陳嘉倫(左)、陳宥名(右)是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的學長學弟關係,非本科出身,全靠著自學與不斷進修磨練專業。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常常」從鹹派與塔類起家。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常常」每個營業日提供的甜鹹點品項合計可達 30 多種。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常常」從鹹派與塔類起家,後來逐漸擴展品項至法式甜點聖多諾黑、泡芙、蛋糕等,每個營業日提供的甜鹹點品項合計可達 30 多種;這也是「常常」必須週休 3 日,卯足全力準備所有甜鹹點材料、工序的原因。
「常常」的法式甜點、鹹派全都是當天現做,不可能提供前一天賣剩的商品。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常常」的法式甜點喜歡搭配新鮮水果內餡,吃起來不會太甜,非常美味。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常常」飲品種類也相當豐富,圖為焙煎黃豆粉抹茶奶霜。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常常」令人愜意又放鬆。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木都的文化底蘊,紛紛化作店內甜點的靈感。
「抹茶小山」是以阿里山森林為意象的抹茶塔,蛋糕內的檸檬奶油夾心剖面像是太陽日出,焙茶塔殼象徵樹幹、細緻環繞的蛋白霜則呼應雲海。另一款「紅烏龍小山」搭配的是覆盆子奶油餡,剖面呼應夕陽日落,兩款小山甜塔都是店內熱門的主力商品。
常常-抹茶小山。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不過,最多人必點的還是法式經典甜點「聖多諾黑」,菠蘿泡芙沾裹薄脆糖殼,搭配底層的千層酥和香草奶餡一起享用,交融的焦糖香氣與奶香非常過癮。
常常-聖多諾黑。圖片來源|林芳如攝影
問起為什麼店名取為「常常」?他們笑著說,希望鹹派與甜點能成為顧客的「日常」,並歡迎大家「常常」來坐。
常常手作坊 The Frequent
地址:嘉義市東區忠孝路344號
電話:05-2765830
公休:週一~週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XINMEDI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XINMEDI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XINMEDI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XINMEDIA
- 記者:林芳如
- 更多旅遊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