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白菜|瑾妃陪嫁入宮 傳奇國寶的成名史

玉質溫潤,雕成生動白菜,清新脫俗又趣味十足,是故宮最有人氣的經典文物
故宮最夯文物─翠玉白菜,最近隨同131件故宮國寶文物在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件國內外旅客來到故宮,指名必看的文物,不是國寶,名聲卻更勝國寶;有趣的是,以往總單獨登場的翠玉白菜,在捷克的展覽卻配上光緒皇瑾妃娘娘的照片,推測可能是瑾妃的嫁妝,饒富故事性。
民間口耳相傳的故宮3寶: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亦是民眾最熟知的三件故宮展品。但依《文資法》僅毛公鼎屬於國寶,翠玉白菜、肉形石僅列重要古物。然而翠玉白菜知名度獨占鰲頭,是國內外旅客指名必看展品,你知道翠玉白菜如何成為眾人眼中至寶嗎?
白菜諧音百財,是傳統飾品喜用元素。翠玉白菜論材質、雕工皆非一等一,但體現匠師量材就質精神,將材質的不完滿,轉為匠心獨具。白菜的親切可愛,易取得觀者共鳴,就是其魅力所在。正因其不貴重又親民,故宮開放時就選為「齋宮玉器陳列室」的展件。原本此品有白菜、靈芝、琺瑯花盆共3配件。館員以民眾視角思考,白菜與靈芝本不會一同生長,也無人會把白菜植栽於花盆之中,終只挑選白菜展出,其他物件入庫。當翠玉白菜一展出,獲佳評如潮,成為遊故宮者津津樂道之物。之後抗戰、遷台,翠玉白菜就鮮展出,直到民國46年故宮在台北復院展出,因翠玉白菜的熱門,眾人自然好奇其身世,故宮因此著手為翠玉白菜譜寫身分。
為追尋翠玉白菜緣由,請出玉器權威那志良究探明出處,那志良依翠玉白菜最後擺設處,為瑾妃所居的永和宮推論,這應屬瑾妃陪嫁品。加上院長秦孝儀解說,指出翡翠色澤,白翠相間寓意女子清清白白;菜上的螽斯、蝗蟲,出自《詩經》典故,象徵多子多孫,呼應瑾妃陪嫁之說,在兩位權威人士聯手打造下,翠玉白菜是瑾妃陪嫁物,就成為翠玉白菜身世的標準答案。

▲清末瑾妃,端莊柔婉、氣質高雅,以溫和從容的風範留名宮廷史冊。
翠玉白菜流傳有序,更加深遊客記憶點,故宮也藉機出品眾多翠玉白菜周邊,讓人人都能擁有自己專屬的白菜。連故宮駐點餐廳,也推出一道翠玉白菜,不僅神似且味美,誰能抗拒一品故宮之寶呢?翠玉白菜就隨國內外遊客口耳相傳,成為故宮最知名展品。

▲故宮晶華將故宮鎮館之寶化為佳餚,翠玉白菜清新細膩,吃得到藝術的靈氣與巧思。
2025年故宮難得前往海外展出,選擇展品時特別思量展出地捷克的文化特色,以便與當地遊客建立美感對接。如捷克人喜歡的貓、耶誕節必吃的鯉魚與國民美食酸菜,以此選擇展品。故翠玉白菜就雀屏中選,連捷克眾議院院長都驚呼,上次來台只看到肉形石,這次能在自己國家看到翠玉白菜,圓滿了!
撰文:顏瑞均/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晶華、百度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TO’GO泛遊情報》雜誌第328期(2025年11月號)
- 記者:TO'GO泛遊情報
- 更多旅遊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