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才子」蔡瀾看盡人生繁華!對他而言,這樣的生命結束方式才完美

結局



「香港四大才子」蔡瀾看盡人生繁華!對他而言,這樣的生命結束方式才完美
蔡瀾。


吳宇森兄從加州傳真一封信過來,談及黃霑兄走前還有一點痛苦,我感受頗深。關於死,中國人諸多忌諱,不去涉及。那麼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對一切都有研究,變成文化。但死,沒有文化。人生盡頭,最好苦楚全無,打麻將打到一半暴斃,或馬上風,樂事也。死法學老和尚吧,他們在最後那幾天斷食,安然離去,這是最文明的安樂死,在西方還沒有提倡以藥物終結生命時,東方人老早已想到。但願自己走時,安樂死已經普及化,以免那幾日的挨餓,哈哈。



追悼會一定要在生前舉行。大家在一起開個派對,吃吃喝喝後離開,從此隱姓埋名不涉世事,不見熟人,與死相同。佛教也提過,臨終前家人不要哭哭啼啼,否則影響到死者,令其幽魂不散。讓他們安安詳詳離去吧,別太過悲哀,這一點天主教做得很好,我們還是不行。



我很相信死後靈魂還在這一件事。西方也有科學根據,說屍體會比在生時輕,這不是水分揮發。我最敬仰的弘一法師在遺囑上也寫明,圓寂後八個小時內別移動軀體。他說的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家父走時我堅持安放於臥屋裡,南洋天氣熱,一般人
會即刻送殮打防腐劑。說也奇怪,房門開著,去世後剛剛好八個小時,忽然聽到一聲巨響,門關閉,好像在告訴兒女,我走矣。冷氣房,絕對不是風在作怪,當今想起,有點寒意。



之後,已是皮囊一副,靈魂消散了吧?如果還有靈魂存在,這世上已擠滿,沒空間了。土葬火葬,家人再也不應執著,但將骨灰撒在至愛的維多利亞海港中,即使犯法,也要迫他們去做,這才是完美的結局。



本文選自《人生真的很好玩:是我玩這個世界,不是這個世界玩我》,作者:蔡瀾,高寶出版。





蔡瀾
1941年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潮州,後移居香港。
作家、生活家、美食家、電影人、主持人。曾任《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開講啦》特邀講師、《新周刊》年度生活家、中國第一「食神」。
與金庸、倪匡、黃霑並稱的「香港四大才子」。
向來瀟灑,過得任性。會吃,懂喝,能玩,是一個真正把人生活透了的人。為人通達智慧,為文雋永簡練,迄今出版圖書七十餘本,深受讀者喜愛。
著有《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人生大多是小事,沒有什麼了不起》等作品,看似隨意的漫談,實則充滿人生智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職場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