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推薦專區 - 盡興盡情 阿格麗希與泰米卡諾夫的音樂禮讚DVD

2009年諾貝爾獎音樂會:
阿格麗希與泰米卡諾夫的音樂禮讚 / Nobel Prize Concert
阿格麗希 / 鋼琴,泰米卡諾夫 / 指揮
皇家斯德哥爾摩愛樂管弦樂團
Martha Argerich, piano
Yuri Temirkanov, conductor
Royal Stockholm Philharmonic Orchestra
38910076‧太古
2010‧1DVD
不知為何,這片鑲著「諾貝爾頒獎典禮音樂會」盛大標題的DVD卻洋溢著一種享受、尊重音樂的純樸。鏡頭不免帶到蒞臨欣賞的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及貴賓,然鏡頭下的名人樣貌沒有特別裝出的官樣笑容或嚴肅,在一場帝王指揮與鋼琴女王駕臨的慶典類音樂會中,彷彿真的只有音樂是唯一的焦點。
製作小組對運鏡與讀譜間密切關係的尊重體現於分鏡的禮敬縝密上,觀賞DVD時,觀眾能與樂團團員「同享」演出秘技之一二,這種美妙還真是現代科技所賜。
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是奠定阿格麗希樂界聲譽的重要曲目之一,更是她2009年演出的重點曲目。早在2009年一月阿格麗希就與曾共度音樂與人生青春年華的杜特華(C. Dutoit)、與瑞士洛桑室內管弦樂團合作演出,並由瑞士的TSR電視台拍攝包含排練記錄片與演出實況,音樂、運鏡、劇本皆令人激賞,也非常值得收藏。
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充滿各種鋼琴運指技巧、音色層次、藝術內涵與意境,不但深受鋼琴家所喜歡,在這段音樂會實況中,我們幾乎能親炙女神指下盡展的絕活,那或剛勁或貴氣、時優柔時慵懶的音色時時鮮活揮灑,鋼琴家與作曲家的音樂個性交融顯現得如此理所當然。這首協奏曲更由於配器語彙巧妙、調性和聲、節奏韻律等曲趣討喜,使得指揮家願意花時間排練、捏塑樂團特殊的音色,而成為二十世紀鋼琴協奏曲中的熱門曲目之一。但這也是一首考驗樂團團員節奏感與「音樂性」的作品:出現於各種樂器的節奏複雜的獨奏時刻,使得此曲名列樂團招考演奏員的樂團片段(orchestral audition repertoire)。
其中又以將協奏曲的「獨奏」與「協奏」彼此依存、共生的意義發揮暢然的第二樂章最具挑戰性;尤其在第二樂章結束部分,第一主題由英國管像回憶一般重現、以鋼琴高音域的碎小音型擔任自由裝飾聲部、於低音域的緩步憂傷的圓舞曲節奏、弦樂器的長音相襯於其間鋪陳如無際迷霧般的合聲,兩項各具要角的樂器在恆常速率中求取優雅的彈性(rubato),才真是第一、第三樂章電光石火的精湛技巧之外,更令人感動至極至深之處。在此種時刻,指揮必須居間權衡、在演奏當下適切拿捏樂團團員的個性、獨奏者的詮釋「權力」。皇家斯德哥爾摩愛樂管弦樂團表現可圈可點,而泰米卡諾夫以其深厚的歌劇指揮經驗,在處理器樂協奏曲這種微妙關係時,特顯溫厚優雅;在瑞士演出與排練間與極為熟稔的杜特華指揮棒下折衝磨合後趨理性的冷如水,遇上一向以獨奏者為尊幾近於寵溺的泰米卡諾夫手中,則像是溫度恰適的Latte-雖然在這其中英國管與鋼琴的小音符稍有落差,在阿格麗希與泰米卡諾夫不時顯露盡興笑容的演出中,似是不掩瑜之瑕。
在泰米卡諾夫的運籌帷幄之下,普羅高菲夫手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組曲則令人會心一笑。傳承穆新(I. Mussin)指揮學派的泰米卡諾夫雖不像師弟葛濟夫有著令人看了也過癮的「搶戲」面部表情,其指揮與肢體動作卻另有一種優雅自在;在DVD上欣賞泰米卡諾夫像索羅門王一派豪氣溫雅手勢操控著普羅高菲夫以乖張又寫實作為美感指標的戲劇芭蕾音樂,竟有一種心曠神怡呢!

(全文詳見《MUZIK古典樂刊》第47期)
訂閱方式
1.信用卡訂閱:請填妥訂閱單,直接郵寄或傳真02-25775879
2.郵政劃撥:帳號19995555 謬斯客國際有限公司
3.網路訂閱:PCHOME線上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MUZIK古典樂刊官網
4.零售通路:全國各大書店
5.電子雜誌:遠通KOOBE、摩客資訊、多讀網、MAG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