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了高強度運動,改做第二區不喘訓練也行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55歲的劉副理終於接觸到適合目前身體健康狀態的運動型態,這是一種與過去強調「333」運動不同的型態,名為「第二區訓練(zoom2)」,整個人放鬆不少!
運動咖受了傷,運動變得好困擾
劉副理算是一個有運動習慣的運動咖,耐力、有氧、阻力運動都難不倒他。平常時日會奉行「333」運動,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假日從事的的運動型態很廣泛,舉凡山、慢跑、騎自行車、重訓、游泳都願意嘗試。
三年來的一場車禍,他傷的不輕,幾經手術、復健治療後,日常的活動問題不大,然而超過體能的運動,都得三思而行。雖然他很想力行333運動,畢竟身體受傷了,不能像過往一樣隨心所欲,要怎麼運動,就能力馬行動,他相當困擾!
最近受到朋友的邀約,劉副理前往一間適合中高齡健身中心進行運動體驗。在一位陳教練帶領下,劉副理做了好幾項運動體驗,其中讓他最有感的體驗是手足健身車。陳教練強調的是「運動強度可以自行調整,低強度都可以,過程中可以邊唱歌、邊聊天,只要不覺得累的強度就可以,重點的是持續三十分鐘!」
陳教練將速度調在低等強度,先讓劉副理體會一下手腳並用的節奏感,如果身體適應了,可以提高運動強度,當腳踩著踏板、手搖著把手,他覺得蠻有意思,不只整個身體動了起來,還可以以與陳教練聊了起來,他很好奇,過去奉行的333運動強調心跳130下,可以講話,但不能唱歌,還會有點喘,怎麼現在會鼓勵低強度運動?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運動333不流行了?第二區訓練順勢登場
陳教練回答:「現在已經不講運動333了,尤其是每分鐘心跳130沒有辦法個別化,太過寬鬆,很難量化。」劉副理一聽很有感,運動觀念也跟著與時俱進了,的確,對身體狀況不錯的人來說,特別是30歲以下的年輕男生來說,心跳130可能只是暖身,但對一個身體出現異狀的人來說,就像現在受傷的自己,運動強度就太高了,會喘到不行,當然不可能持續運動到三十分鐘。
接著馬上問陳教練:「針對我們這群中、高年齡的人,我又受過傷,現在會建議哪種運動強度?」
陳教練表示:「第二區訓練最適合,有一個英文名稱zoom2,意思是最大心跳率落入第二個區間最為舒適,我們怎麼會知道這是第二區訓練?就是在運動過程中,可以邊唱歌、邊聊天,而且不會覺得累的運動強度。」
第二區訓練的運動很廣泛,比方健走、超慢跑、騎自行車、騎飛輪、打桌球、打排球都可以,重點就是運動時的速度不要太快,運動強度不要太大。
持續運動30分鐘,對身體有好處
陳教練特別叮嚀,「一定要持續運動到三十分鐘,如果能夠持續運動六十分鐘更好」,研究指出,身體持續運動三十分鐘,會開始利用脂肪進行燃燒,減少燃燒醣類供應熱量,並有強化線粒體,促進細胞活化功能。若能持續運動到六十分鐘,還會誘發肌肉激素-鳶尾素(irisin)的分泌,目前已知鳶尾素對身體帶來的好處非常多,包含幫助提高基礎代謝率,減少體脂、改善血糖代謝,有效對抗胰島素阻抗、保健血管、保健血管、加強骨密,最重要的是,還能幫助帕金森氏症患者改善平衡不良問題。
劉副理的一場運動體驗,讓他收穫不少,因為他可以跟著陳教練好好運動,享受第二區訓練帶來的身心愉悅感。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 記者: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 更多大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