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美洛挑戰黃龍病 走出農業永續新路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其中,有「柑橘癌症」之稱的黃龍病,導致果實畸變、果樹枯死,重創全球柑橘產業。從佛羅里達、加州到台灣,果農都無法倖免。如今,台灣安美洛生技正嘗試用「胺基酸螯合技術」喚醒植物自我免疫,為全球農業帶來新的可能。

黃龍病(Citrus Huanglongbing)是台灣最主要的柑橘病害,又被稱為「立枯病」(Likubin),為透過「木蝨」快速傳播,病原菌潛入植物的輸送管道中繁殖、堵塞,使得管道失去傳送養分與水分的功能,造成植物枯死。這種病害如同果園間的瘟疫,一旦入侵,農民只能選擇焚燒整片果樹,短短幾年就能摧毀一個產區。

近年來柑橘黃龍病在全球各地,包含中國、印度、美國等地的柑橘產區,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害,其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加州造成的危害更是嚴重。

從殺蟲到免疫 胺基酸喚醒植物自我防禦力

安美洛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李怡禛,擁有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2016年創業時,便希望能用科學技術推動永續農業。她觀察到,農民對化肥與農藥的依賴雖能帶來短期收成,卻導致土壤酸化、地力下降;更因農藥殘留問題,讓社會大眾對食安憂心不已。

「植物基因裡早就有防禦機制,只是沒有被啟動。」李怡禛指出,隨著分子技術發展,已有科學研究證實特定胺基酸具有誘導植物啟動免疫反應的能力。

挑戰在於,胺基酸因水溶性差,無法大面積應用於農地。安美洛團隊經多年研究,發現只要在特定條件下,胺基酸就能與金屬結合,形成高度水溶的複合物,成功突破瓶頸。他們將這項成果命名為「金屬胺基酸鍵擊合成技術(MACS)」。

憑藉這套合成技術可以產生兩大效用,其一,利用特定胺基酸「打開」植物的免疫開關,讓作物能自我防禦病蟲害;其二,讓胺基酸化身「快遞員」,把抑制病菌、同時有益於作物的金屬元素送入體內。團隊並以此研發出新型「胺基酸螯合肥料」,為農業帶來全新解方。

台大合作試驗 實驗室獲得良好成果

2021年8月,安美洛團隊在新竹關西一座幾乎全數染黃龍病的柑橘果園展開首次試驗,以實驗組、對照組,試驗胺基酸誘導植物免疫反應的能力。

為進一步證實胺基酸螯合肥的廣泛效用,2025年初安美洛與台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教授鄭秋萍合作,在實驗室針對番茄青枯病與細菌性軟腐病進行測試。

這兩種病害可危及超過400種植物,目前尚無有效化學防治手段,對高產值作物構成嚴重威脅。據鄭秋萍表示:「安美洛的產品在人工培養基中展現出抑制病菌的效果。若能在田間試驗中獲得驗證,將有望成為台灣農業生技發展的重要新資材。」

理論上,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真正的難題在於商業化。李怡禛直言:「做研究燒錢,但更難的是商業化。」雖然技術已獲實驗初步驗證,但如何將產品推向市場仍是瓶頸。「我們會做實驗,卻不會包裝與行銷。」她笑說,這正是新創企業普遍面臨的挑戰。

政府資源助新創 跨越商業化最後一哩路

所幸在政府資源的支持下,情況逐步改善。透過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及育成中心與TAcc+等計畫,不僅協助安美洛補齊法規、會計、商業規畫等環節,也引介專家資源,讓團隊能在專注研發的同時,逐步建立完整的商業模式。

2025年5月,李怡禛參加「Select LA/TW 跨境創新交流」,成功對接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 Riverside)的植物病害防治專家,計畫展開田間試驗合作。接著也參與經濟部領軍的「2025年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SelectUSA)」,認識當地的農業專家及洽談潛在商機。

當記者問到台灣在農業生技的定位,李怡禛語帶期待說,台灣曾被譽為「胺基酸王國」,希望能再次擦亮這塊招牌,讓技術不僅守護糧食安全,更能延伸到醫療,造福人類健康。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