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廖仁祥:企業導入AI形成飛輪效應 持續擴大投資

台灣戴爾科技集團總經理廖仁祥今天表示,企業導入人工智慧(AI),並非全面AI化,而是先識別並選擇2到3個對本身最關鍵的流程進行嘗試,一旦看到初步的投資報酬率(ROI),就會產生信心,進而投入更多專案,形成「飛輪效應」,持續擴大投資。

飛輪效應(FlywheelEffect)指的是組織或個人透過持續、一致的努力,在正確的方向上累積動能,最終達到一種看似自我驅動的持續成長狀態。

2025戴爾科技論壇今天在南港展覽館2館舉行,以「突破界線.開創未來新局」為主題,聚焦AI驅動的數位轉型、次世代AI個人電腦、現代化資料中心與多雲架構等顛覆性技術。

廖仁祥出席媒體說明會時,引述一份針對美、英、法、德、日5個成熟市場國家的問卷調查指出,高達75%的企業已看到導入生成式AI帶來的成效。

他說,這種可見的「療效」,例如透過人工智慧個人電腦(AIPC)進行會議摘要、藉由聊天機器人ChatGPT進行知識管理等,效果令人驚訝,證明AI是一個businessfirst(生意優先)的產業,必須對業務有實質幫助才會被採納,進而提高用戶投資AIPC和AI伺服器的意願,形成正向循環。

廖仁祥透露,戴爾在台灣的AI伺服器銷量正持續往上拉升,客戶主要分為2種型態。第一種客戶數量少,但採購量極大,用於訓練專用大型伺服器;另一種客戶數量多,但採購量較少,每家公司可能購買數片繪圖處理器(GPU),用於推論或其他較小規模的應用。

廖仁祥指出,金融業是AI應用的領頭羊,因投資報酬率非常高而大量運用AI,應用場景包括詐騙防堵、客戶服務、信用評分等,也可以透過光學字元辨識(OCR)技術,處理過去壽險與產險公司大量掃描的文件,辨識準確率遠高於以往。

製造業也是AI應用投資報酬率很高的領域,特別是數位化程度較高的半導體、資通訊及汽車製造。廖仁祥舉例,IC設計公司會把小型化、可更新的AI模型嵌入晶片中,以實現產品的智慧化。另外在政府、醫療與智慧城市領域,也展現出強勁的AI需求。

戴爾先前已推出搭載輝達(NVIDIA)GB10超級晶片的AI桌上型電腦,廖仁祥表示,GB10採用Arm處理器架構,主要客群並非一般使用者,而是開發者和資料科學家,非常適合執行推論或開發工具。這凸顯出客戶需要在Arm架構與x86架構之間做選擇,其中軟體兼容性是重要考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