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部長讚台廠半導體世界領導者 盼「生技醫材、太空國防」雙邊合作

[周刊王CTWANT] 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5將在9月10日正式開幕,這次有17個國家館,展前也有多場論壇啟動,像是9日的「晶鏈高峰論壇」,美商應用材料公司數位微影產品部總經理陳正方表示,台灣有「靠近客戶、優秀製造團隊、全球工程人才」三大優勢,呼籲台灣該思考,如何在AI資料中心與量子運算領域中扮演全球要角,因為未來摩爾定律的極限,必須靠先進封裝與新架構來突破。
捷克科研創新部長Marek Ženíšek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台灣在半導體領域是「無可爭議的世界領導者」,歐盟在過去幾年深刻發現半導體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性,因此推出《歐洲晶片法案》,捷克是此戰略的堅定支持者,也需要具備經驗、知識、遠見且值得信賴的盟友。
Marek Ženíšek提到,除了核心的半導體技術與供應鏈韌性,雙方合作範圍也該擴及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AI技術,結合雙方優勢,共創健康福祉的生技與醫材,開拓前瞻科技應用的光子學與先進雷射,以及強化戰略安全領域的太空研究與國防科技等。
日本美光記憶體副總裁野坂耕太也在論壇上舉例,去年4月台灣發生地震時,美光的廠僅在24小時內,就有來自日本、美國與台灣的團隊共同完成復原,展現跨國供應鏈合作的速度與韌性,而台灣與日本的合作尤其密切,雙方共同推進HBM與3D DRAM等前沿技術,形成跨國創新聯盟,加速產品上市並降低風險。
總部在德國的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表示,過去因產業高度全球化,一片半導體晶片在製程中可能跨國運輸70次,但隨著疫情與地緣政治動盪推升「區域化」趨勢,在地生產能減少運輸、降低碳足跡,默克已在台灣投資5億歐元設廠,將關鍵材料在地化,補足供應鏈缺口。
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表示,每個國家和企業都必須加強自己的實力,但現在環境複雜,必須有更簡化的解決方案,能生存下來的並非最強的人,而是最能夠利用資源、找出最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吳田玉表示,供應鏈合作包含CoWoS技術,隨著AI基礎建設和下世代產品持續推進,矽光子將是未來10年的關鍵技術,公司和國家層級,需要在10年前就展開合作。
總統賴清德9日出席開幕式時,也提到政府將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投入千億預算、培育百萬AI人才,積極研發量子電腦、矽光子及機器人三大關鍵技術,並與各國合作。
他頒發經濟專業獎章給日本自民黨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名譽會長甘利明,以及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由台積電共同營運長秦永沛代表接受。
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昨天也與甘利明參與臺日半導體科技促進會的成立大會,透過這樣的平臺,可讓雙方在半導體的人才、技術、相互投資上,有更深的合作關係。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