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I專利擠進全球第9 鴻海為申請量冠軍

智慧局今(23)日公布「各國AI專利技術布局分析」,台灣在AI專利布局前10大申請國家,台灣是第9名。而在國內AI整體技術申請人,鴻海以267件拿下國內AI技術專利申請冠軍。(圖/取自Pixabay免費圖庫)
[NOWnews今日新聞] 全球AI熱潮持續滾燙,經濟部智慧局今(23)日公布「各國AI專利技術布局分析」,台灣在AI專利布局前10大申請國家,台灣是第9名。而在國內AI整體技術申請人,鴻海以267件拿下國內AI技術專利申請冠軍。
智慧局說明,AI技術可以分為知識處理、語音、AI硬體、演化計算、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機器視覺,及規劃與控制等八大類。
而在全球專利趨勢,智慧局長廖承威表示,亞洲地區專利申請量都高於北美地區,但這並不代表美國對於AI智慧財產意興闌珊,而是針對更基礎技術進行封閉策略,保護自身營業秘密,也就是必須要等到一定時間後才會對外公布。
而在全球AI整體專利申請方面,目前在2020年達到31610件的高峰,2022年及2023年都尚未公開,並起以機械學習及機械視覺成長趨勢最高。而台灣的成長趨勢也與國際趨勢相同,並在2021年達到1215件,同樣以機械學習及機械視覺動能較優,機器學習有3698件(40%),機器視覺有 2196件(24%)。
而在全球AI專利排行當中,台灣名列第9名,輸給中國、美國、韓國、歐盟、日本、印度、德國及澳洲等國。
廖承威接著提到,全球AI整體技術前10大申請人前三名為IBM、北京百度網訊科技、微軟,而台灣前十大AI 技術專利申請人的前三名為鴻海、工研院、阿里巴巴集團服務,其中鴻海技術集中在機器視覺。
對於為什麼專利申請人前十名沒有台積電,他解釋,台積電製造晶片都是依照客戶需求在設計,因此不會拿來申請專利,所以專利權會歸屬在客戶身上。
對於機器學習與機器視覺申請量多,他表示,機器學習是所有的AI最重要的基礎,而且百工百業都用AI,所各自應用很多,即便是同一個產業,各公司所具備產業知識也有所不同;機械視覺則可能受到關燈工廠、自駕車趨勢影響。
而專利不僅僅應該要看數量,而更必須在乎含金量。廖承威也同意,專利含金量取決於能否在愈基礎的東西打入專利,就如一台電腦的CPU含金量絕對最高,其次他也認為如果專利寫得愈嚴謹,那麼就更不容易被外人指「專利無效」,陷入爭端。
相關新聞
智慧局公佈第2季智慧財產趨勢 台積電以562件居發明專利人之首
AI伺服器、iPhone新機「太旺了」鴻海股價狂飆創近18年新高
看旺AI伺服器成長、折疊手機2大動能!外資上看鴻海目標價400元
- 記者:nownews
- 更多財經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