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商會:台灣急須能源韌性 籲成立能源部

歐洲商會今(20)日發布《2026年建議書》主題為「變局中 淬鍊台灣靭性」為主題,呼籲政府強化社會、能源與通訊等關鍵基礎設施的韌性。(圖/記者鍾泓良攝影)
[NOWnews今日新聞] 歐洲商會今(20)日發布《2026年建議書》主題為「變局中 淬鍊台灣靭性」為主題,呼籲政府強化社會、能源與通訊等關鍵基礎設施的韌性,並為人才短缺尋求長期解方。其中,台灣需要穩定、可負擔能源,以及能源安全韌性,建議政府設立能源部,確保能源轉型成功。
歐洲商會理事長張瀚書表示,過去一年政府在前一年度建議中的 24% 議題上已有進展,並綜述建議書《概論》的核心內容與會員面臨的主要挑戰。
歐洲商會建議書內針對「能源安全與韌性」方面表示,台灣再生能源建置速度仍落後官方目標,原因包括國際政經情勢、法規協調不足、許可限制等。
因此,建議政府成立成立集中且跨部會的統籌機關,如能源部,確保能源轉型成功;同時也呼籲讓離岸風電重回正軌,包括宣布進入區塊開發第3階段(3之3)選商、推動浮動風機示範計畫,並開發地熱、陸域風電及低碳燃料等計畫。
歐洲商會能源與經濟委員會主席賴湘絜報告,建議台灣政府建立成立高層級、整合性治理架構,如能源部以確保政策的一致性,簡化跨部會協調、加速落實能源轉型。
而在再生能源憑證市場,歐洲商會也建議要有透明再生能源憑證市場,並擴大綠電採購管道 讓更多的企業才有辦法一起參與。而台灣已經啟用碳權交易所,但仍需要明確路線圖,以因應2026年碳費繳納。
而在再生能源方面,政府應該在地熱推動上採取系統化、規模化方式發展,提供獎勵機制鼓勵供應鏈可以來台,並推動大屯山等潛力區域。光電上則必須要維持法規一致性,提升產業穩健發展與投資信心。
歐洲商會風力能源委員會主席張妙琦則說明,受到新冠肺炎、俄烏戰爭等市場波動性因素,風場開發成本已受到大量影響,現在風場開發重心是放在風險與成本管理,因此需要政府在程序、財務及融資多施力。
她也呼籲,台灣在亞太市場仍具有指標性領導地位,呼籲政府協助區塊開發第一階段(3之1)、第二階段(3之2)穩定開發,確保國內2030年出口產業可以互得穩定綠電。
產業關聯方面,考量以如期併網為重要核心,配合國內可穩定執行國產化的本土供應鏈。另外也針對3之3上希望政府對於未來可以開發海域、港口、電網進行盤點,及早邀請開發商、供應鏈進行諮商過程;同時也希望中央與地方進行協調。
代表政府接收建議書的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表示,尤其政府已經提高2030年淨零碳排目標,意味著要更積極推動綠能,「我們應該會更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大家很關心的無論是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這方面的問題,我想未來我們會更加努力,特別是跟商業夥伴一起合作,否則很難達成目標。」
相關新聞
森崴承攬風電遇逆風虧百億 總經理致歉喊話政府給空間生存
維持亞太領先地位 Boskalis:台灣應盡速展開下階段離岸風電招商
台灣離岸風電推手 再生組長陳崇憲升任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
- 記者:nownews
- 更多財經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