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tendo Switch 2 紐約媒體活動實機搶先玩 巧妙導入成熟技術的正統進化後繼機
任天堂於美國時間 4 月 2 日在紐約舉辦了新主機「Nintendo Switch 2」的媒體體驗活動,巴哈姆特 GNN 與電玩瘋在原廠協助下參加了這場活動,與各國媒體第一手體驗了 Nintendo Switch 2 主機與遊戲。本篇報導將透過圖文與影音,帶大家一窺編輯現場對這台眾多玩家期盼已久之新主機的上手試玩心得感想。
電玩瘋體驗影片
Nintendo Switch 2 是累計銷售超過 1 億 4000 萬台的任天堂遊戲主機「Nintendo Switch」的後繼機種,採用由圖形處理器大廠 NVIDIA 所提供、處理效能大幅提升的新一代客製化處理器,支援最高 4K 解析度可變更新率(VRR)高動態(HDR)畫面輸出。搭載 7.9 吋、1080p 解析度、最高 120Hz 更新率且支援 HDR 的 LCD 液晶顯示幕,提供更清晰流暢且鮮明的攜帶遊戲體驗。內建儲存空間大幅擴增至 256GB。配備全新改良的磁吸式 Joy-Con 2 無線控制器,新增支援光學感應滑鼠功能並導入新的「聊天(Chat)」按鈕。
Nintendo Switch 2(以下簡稱 Switch 2)承襲了既有 Nintendo Switch(以下簡稱 Switch)的設計語言,剛上手就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不過也立刻感受到它的不同,那就是......大!Switch 2 的機身整體比 Switch 大上一整圈,視覺上顯得更有份量。對應的 Joy-Con 2 控制器也跟著加大,對手掌比較大的編輯來說握感更為舒適。雖然整體重量也比前一代高出約 34%(534g vs. 398g),不過因為握持部份的設計改良與尺寸加大,所以手感並不沉重,也比當下主流的 PC 遊戲掌機如 Steam Deck(669g)輕且薄。不可諱言的是它確實更大更重,因為現場體驗時間僅數小時,對攜帶與手持的負擔感受有限,如果長時間攜帶跟遊玩就很難說了。
主機尺寸加大立竿見影帶來的好處就是螢幕變大了!因為編輯本身已經到了老花眼的年紀,之前一直對 Switch 的 6.2 吋小螢幕(LCD 版)感到相當吃力,很難看清楚遊戲中顯示的小字。這次 Switch 2 的螢幕尺寸加大為 7.9 吋,面積增加 62% 左右,比大多數旗艦級智慧型手機還大,解析度從 720p 提升至 1080p,還支援 HDR 與 VRR 等先進顯示技術,讓遊戲畫面的可視性大幅提升。而且因為處理效能大幅提升,讓大多數遊戲的原生解析度跟著水漲船高,還支援 DLSS 進階畫質提升技術,這也是讓畫面顯得更為清晰的一大原因。
雖然體驗活動現場大部分機台都是連接大螢幕提供試玩,不過仍有少部分機台刻意保留了手提模式的主機作為比較。Switch 2 內建螢幕給編輯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晰且明亮,支援 HDR 技術,遊戲畫面的明暗對比有著顯著的提升,高亮度物體如陽光、燈光等都真正能呈現出 “耀眼” 的感受。另兩個感受不是那麼直觀的新功能是 120Hz 更新率跟 VRR 技術,兩者的組合確保了遊戲畫面能有穩定的視覺流暢度,解決固定更新率下遊戲容易因為一時處理負擔吃重,導致影格率低落產生 “頓感” 的老問題,對於高速的動作或射擊遊戲的幫助很大。
120Hz、HDR 跟 VRR 等規格與技術同時也適用於外接大螢幕顯示的場合,且解析度最大可以來到 4K(4K 下僅支援 60Hz),不過這部分還需要螢幕本身有支援才行。雖然以現在市場主流的規格來說不算稀奇,不過 “支援” 是一回事,“效果” 又是另一回事了。此外 Switch 2 還支援電腦螢幕常見的 1440p 解析度。
身為一台新主機,Switch 2 自然是少不了最基本的處理效能 = 畫質提升,畢竟距離前一代主機已經有 8 年之久。雖然任天堂方面並沒有公開太多硬體規格的細節,不過眼見為憑,現場展示的遊戲說明了一切,特別是部分針對 Switch 2 強化移植的 Switch 遊戲如《曠野之息》、《王國之淚》更是一上手就能明顯感受到畫質的大幅提升,從原本不到 1080p 而且還常常低於 30fps 的狀態,一躍來到 4K HDR 60fps 的高畫質輸出(但原生解析度感覺應該還是落在 1080p 前後)。這樣的畫質以往只能透過非官方的模擬器來實現,且不說有無侵權,重點是還不見得能正常穩定運作。如今喜愛這兩款經典又希望能以高畫質體驗的玩家終於能得償所願。
其他的 Switch 2 遊戲因為不見得有比較的基準,所以不太容易具體描述畫質的提升,不過有一點很明顯的是 Switch 2 確實擺脫了第三方廠商主力作品 “獨不佔” 或是只有閹割版的窘境,許多目前仍屬主流 3A 級高畫質的作品紛紛宣布登陸 Switch 2,例如目前還是顯示卡畫質測試標竿的《電馭叛客 2077》。雖說還是沒辦法跟 PS5、Xbox Series X|S 或中高階 PC 比拚畫質,不過至少已經具備能跟得上主流需求的硬體規格。《電馭叛客 2077》的官方人員透露,雖然 Switch 2 版不支援光線追蹤之類的進階圖形處理,不過有提供畫質模式跟效能模式可以選擇,而且有配合 Joy-Con 2 的體感與游標組合操作設計,能體驗不同於其他平台版本的樂趣。
接下來則是許多玩家關心的新一代 Joy-Con 2 控制器的部分。從最初的小道消息階段,很多玩家就對這次採用的磁吸式固定設計的可靠度有疑慮。不過就編輯現場親手拆裝使用的體驗來說,可以跟大家打包票「完全沒問題!」雖說 Joy-Con 2 是靠磁鐵吸附與主機連接,但與連接的溝槽其實頗深,而且還有獨立的卡扣。不但拆裝起來比前一代 Joy-Con 的滑軌式固定更順手且明確,只要貼近就會自動吸附上,不會發生沒插到底未妥善固定的問題。而且連接後極其穩固,用力拉扯與搖動都沒能感受到任何鬆動,即便單手抓著一側的 Joy-Con 2 也不必擔心會鬆脫。此外,三位主要開發成員在接受訪問時也提到,其實 Joy-Con 2 的承重是由主機與控制器的塑膠外框 / 邊條來承擔的,並不會讓隱藏在插槽內的接頭承擔,所以不必擔心接頭因為受力而損毀。
手感部分,雖然 Joy-Con 2 本體仍維持薄片狀的設計,不過邊角更圓潤、肩部更立體,加上整體尺寸變大 = 搖桿與按鈕加大,顯著減輕了 “大手握小控制器” 的憋屈感,不論手提模式或是裝到握把上使用都很有感。
除此之外,這次 Joy-Con 2 的最大賣點之一就是新增支援滑鼠操作模式。只要將控制器轉 90 度,將側邊朝下擺放在適當的平面上,就可以當成光學滑鼠來使用,左右兩邊都支援。不過要當滑鼠使用的話,建議裝上腕帶會比較好,可以避免滑動時卡到或摩擦到側邊的 SL / SR 等按鍵。附帶一提,這次的腕帶安裝起來也順手很多,只要將邊條輕輕箍上側邊的突起就好,拔除也很容易。不像 Joy-Con 的腕帶那樣容易裝反或卡住。
至於滑鼠功能本身其實沒什麼太特別的,就跟一般常見的光學滑鼠一樣,重點在於配合遊戲軟體的應用,與原本的輸入功能進行巧妙的搭配。舉例來說,因為 Joy-Con 2 先天就是左右手分離的設計,所以可以輕易做到左手搖桿控制移動,右手滑鼠控制視點與準星這樣對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來說非常理想的操作搭配,比起 PC 常見的鍵盤按鍵加滑鼠游標的搭配更順手,算是 Joy-Con 2 滑鼠功能最典型的應用方式之一。其次,因為左右兩邊都支援滑鼠功能,因此可以提供 PC 上少見的雙游標操作玩法。最後就是與 Joy-Con 2 固有的感測器輸入進行整合,例如以滑鼠游標拖曳物體,同時透過陀螺儀 / 加速計來控制物體轉動 / 翻面的組合操作等。
由於考量到並不是所有遊玩場合都能有合適的平面來滑動,部分遊戲如《密特羅德 究極 4 穿越未知》就有提供搖桿 / 滑鼠雙模式操作,右手控制器隨時都可以依照自己喜好以搖桿或滑鼠操作。主要開發成員在訪問中也提到,如果真找不到適合的平面,其實在(穿著衣服的)左右大腿上滑動也不是不行(針對《拖曳 & 突破》這款以雙滑鼠游標前後滑動來控制角色前進後退的遊戲)。
Joy-Con 2 還配合這次加入的新交流功能「遊戲聊天」新增了一個 C 鍵,只要按下就能輕鬆與互為好友的親人或朋友語音 / 視訊 ※ 聊天,分享彼此的遊戲畫面等。大家可以看官方的介紹影片來一窺究竟。
※ 視訊聊天需搭配選購的 USB 攝影機
除了標準配備的功能之外,Switch 2 還預定推出選購的 USB 攝影機,主要可以搭配前述的「遊戲聊天」功能使用,在聊天中加入自己的影像。一部分遊戲如《超級瑪利歐派對 空前盛會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 + 空前盛會 TV》也會使用攝影機進行影像辨識體感操作。就編輯現場體驗的結果來看,這台攝影機在遊戲支援部分應該還有改善空間,雖然可以支援多人同時入鏡,體感操作輸入也還算正確,但去背效果有些差強人意。簡單說就是一台畫質普通的 USB 視訊攝影機而已,沒有太特別的功能,主要是看遊戲軟體的搭配。
當然這部分其實跟滑鼠一樣,原本就不是什麼新奇的東西,以往已經有許多廠商推出過類似產品,只不過受限於市場反應而沒能獲得廣泛且長期的支援。但對任天堂來說,因為其擁有廣泛客群的優勢,而且長年奉行「枯竭技術的水平思考」理念,相信這些 “枯竭技術” 在任天堂手中應該能玩轉出不少花樣。不說別的,只要 Switch 2 這台攝影機能讓跳舞遊戲再次願意支援全身體感操作玩法,相信就能讓不少玩家歡欣鼓舞了。
總的來說,Nintendo Switch 2 算是符合大多數玩家心中預期的 “Nintendo Switch 後繼機”,除了許多玩家敲碗的更高畫質,更大畫面,更佳手感之外,還巧妙地導入了像滑鼠這類成熟但用途廣泛的新功能,以及補強之前不足的網路社群交流功能。如果你原本就是熱愛任天堂本家遊戲的玩家,或者是很享受 Nintendo Switch 全年齡闔家同樂體驗的玩家,相信這次的 Nintendo Switch 2 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現在唯一的關鍵就在於屆時的供貨是否能滿足眾多玩家積累已久的新主機需求怨念了。總之錢先準備好、隨時關注巴哈商城準沒錯!
電玩瘋體驗影片
Nintendo Switch 2 是累計銷售超過 1 億 4000 萬台的任天堂遊戲主機「Nintendo Switch」的後繼機種,採用由圖形處理器大廠 NVIDIA 所提供、處理效能大幅提升的新一代客製化處理器,支援最高 4K 解析度可變更新率(VRR)高動態(HDR)畫面輸出。搭載 7.9 吋、1080p 解析度、最高 120Hz 更新率且支援 HDR 的 LCD 液晶顯示幕,提供更清晰流暢且鮮明的攜帶遊戲體驗。內建儲存空間大幅擴增至 256GB。配備全新改良的磁吸式 Joy-Con 2 無線控制器,新增支援光學感應滑鼠功能並導入新的「聊天(Chat)」按鈕。
Nintendo Switch 2(以下簡稱 Switch 2)承襲了既有 Nintendo Switch(以下簡稱 Switch)的設計語言,剛上手就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不過也立刻感受到它的不同,那就是......大!Switch 2 的機身整體比 Switch 大上一整圈,視覺上顯得更有份量。對應的 Joy-Con 2 控制器也跟著加大,對手掌比較大的編輯來說握感更為舒適。雖然整體重量也比前一代高出約 34%(534g vs. 398g),不過因為握持部份的設計改良與尺寸加大,所以手感並不沉重,也比當下主流的 PC 遊戲掌機如 Steam Deck(669g)輕且薄。不可諱言的是它確實更大更重,因為現場體驗時間僅數小時,對攜帶與手持的負擔感受有限,如果長時間攜帶跟遊玩就很難說了。
Nintendo Switch 2(上)與 Nintendo Switch OLED 款式(下)的尺寸比較
雖然 Nintendo Switch 2(上)的尺寸大上一圈,但仍舊維持輕薄的機身,不像大多數 PC 遊戲掌機那樣 “厚實”
附帶一提,上方新增的 USB Type-C 端子目前已知可以用來連接 USB 攝影機跟充電,但不支援影像輸出
主機尺寸加大立竿見影帶來的好處就是螢幕變大了!因為編輯本身已經到了老花眼的年紀,之前一直對 Switch 的 6.2 吋小螢幕(LCD 版)感到相當吃力,很難看清楚遊戲中顯示的小字。這次 Switch 2 的螢幕尺寸加大為 7.9 吋,面積增加 62% 左右,比大多數旗艦級智慧型手機還大,解析度從 720p 提升至 1080p,還支援 HDR 與 VRR 等先進顯示技術,讓遊戲畫面的可視性大幅提升。而且因為處理效能大幅提升,讓大多數遊戲的原生解析度跟著水漲船高,還支援 DLSS 進階畫質提升技術,這也是讓畫面顯得更為清晰的一大原因。
雖然體驗活動現場大部分機台都是連接大螢幕提供試玩,不過仍有少部分機台刻意保留了手提模式的主機作為比較。Switch 2 內建螢幕給編輯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晰且明亮,支援 HDR 技術,遊戲畫面的明暗對比有著顯著的提升,高亮度物體如陽光、燈光等都真正能呈現出 “耀眼” 的感受。另兩個感受不是那麼直觀的新功能是 120Hz 更新率跟 VRR 技術,兩者的組合確保了遊戲畫面能有穩定的視覺流暢度,解決固定更新率下遊戲容易因為一時處理負擔吃重,導致影格率低落產生 “頓感” 的老問題,對於高速的動作或射擊遊戲的幫助很大。
120Hz、HDR 跟 VRR 等規格與技術同時也適用於外接大螢幕顯示的場合,且解析度最大可以來到 4K(4K 下僅支援 60Hz),不過這部分還需要螢幕本身有支援才行。雖然以現在市場主流的規格來說不算稀奇,不過 “支援” 是一回事,“效果” 又是另一回事了。此外 Switch 2 還支援電腦螢幕常見的 1440p 解析度。
Nintendo Switch 2 新作遊戲《咚奇剛 蕉力全開》的畫面非常清晰鮮明,可以明顯感受到畫質的進步
身為一台新主機,Switch 2 自然是少不了最基本的處理效能 = 畫質提升,畢竟距離前一代主機已經有 8 年之久。雖然任天堂方面並沒有公開太多硬體規格的細節,不過眼見為憑,現場展示的遊戲說明了一切,特別是部分針對 Switch 2 強化移植的 Switch 遊戲如《曠野之息》、《王國之淚》更是一上手就能明顯感受到畫質的大幅提升,從原本不到 1080p 而且還常常低於 30fps 的狀態,一躍來到 4K HDR 60fps 的高畫質輸出(但原生解析度感覺應該還是落在 1080p 前後)。這樣的畫質以往只能透過非官方的模擬器來實現,且不說有無侵權,重點是還不見得能正常穩定運作。如今喜愛這兩款經典又希望能以高畫質體驗的玩家終於能得償所願。
這裡有圖片燈箱
這裡有圖片燈箱
其他的 Switch 2 遊戲因為不見得有比較的基準,所以不太容易具體描述畫質的提升,不過有一點很明顯的是 Switch 2 確實擺脫了第三方廠商主力作品 “獨不佔” 或是只有閹割版的窘境,許多目前仍屬主流 3A 級高畫質的作品紛紛宣布登陸 Switch 2,例如目前還是顯示卡畫質測試標竿的《電馭叛客 2077》。雖說還是沒辦法跟 PS5、Xbox Series X|S 或中高階 PC 比拚畫質,不過至少已經具備能跟得上主流需求的硬體規格。《電馭叛客 2077》的官方人員透露,雖然 Switch 2 版不支援光線追蹤之類的進階圖形處理,不過有提供畫質模式跟效能模式可以選擇,而且有配合 Joy-Con 2 的體感與游標組合操作設計,能體驗不同於其他平台版本的樂趣。
Nintendo Switch 2 下方增加了兩個散熱通風口,可以配合底座的主動散熱風扇強化 TV 模式下的散熱
接下來則是許多玩家關心的新一代 Joy-Con 2 控制器的部分。從最初的小道消息階段,很多玩家就對這次採用的磁吸式固定設計的可靠度有疑慮。不過就編輯現場親手拆裝使用的體驗來說,可以跟大家打包票「完全沒問題!」雖說 Joy-Con 2 是靠磁鐵吸附與主機連接,但與連接的溝槽其實頗深,而且還有獨立的卡扣。不但拆裝起來比前一代 Joy-Con 的滑軌式固定更順手且明確,只要貼近就會自動吸附上,不會發生沒插到底未妥善固定的問題。而且連接後極其穩固,用力拉扯與搖動都沒能感受到任何鬆動,即便單手抓著一側的 Joy-Con 2 也不必擔心會鬆脫。此外,三位主要開發成員在接受訪問時也提到,其實 Joy-Con 2 的承重是由主機與控制器的塑膠外框 / 邊條來承擔的,並不會讓隱藏在插槽內的接頭承擔,所以不必擔心接頭因為受力而損毀。
Nintendo Switch 2 製作人河本浩一說明 Joy-Con 2 與主機本體連接的設計
雖然隱藏在主機兩側邊框裡的 Joy-Con 2 控制器接頭看起來有些單薄,
但這個接頭本身是不承重的,而是由頗為厚實的邊框部分承重
手感部分,雖然 Joy-Con 2 本體仍維持薄片狀的設計,不過邊角更圓潤、肩部更立體,加上整體尺寸變大 = 搖桿與按鈕加大,顯著減輕了 “大手握小控制器” 的憋屈感,不論手提模式或是裝到握把上使用都很有感。
Joy-Con 2 不只尺寸變大,造型跟 L / R 鍵的配置都有配合調整,磁吸固定也非常穩固
這裡有圖片燈箱
除此之外,這次 Joy-Con 2 的最大賣點之一就是新增支援滑鼠操作模式。只要將控制器轉 90 度,將側邊朝下擺放在適當的平面上,就可以當成光學滑鼠來使用,左右兩邊都支援。不過要當滑鼠使用的話,建議裝上腕帶會比較好,可以避免滑動時卡到或摩擦到側邊的 SL / SR 等按鍵。附帶一提,這次的腕帶安裝起來也順手很多,只要將邊條輕輕箍上側邊的突起就好,拔除也很容易。不像 Joy-Con 的腕帶那樣容易裝反或卡住。
把 Joy-Con 2 控制器打橫側邊朝下,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滑鼠
Joy-Con 2 腕帶的邊條構造更單純也更好拆裝
至於滑鼠功能本身其實沒什麼太特別的,就跟一般常見的光學滑鼠一樣,重點在於配合遊戲軟體的應用,與原本的輸入功能進行巧妙的搭配。舉例來說,因為 Joy-Con 2 先天就是左右手分離的設計,所以可以輕易做到左手搖桿控制移動,右手滑鼠控制視點與準星這樣對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來說非常理想的操作搭配,比起 PC 常見的鍵盤按鍵加滑鼠游標的搭配更順手,算是 Joy-Con 2 滑鼠功能最典型的應用方式之一。其次,因為左右兩邊都支援滑鼠功能,因此可以提供 PC 上少見的雙游標操作玩法。最後就是與 Joy-Con 2 固有的感測器輸入進行整合,例如以滑鼠游標拖曳物體,同時透過陀螺儀 / 加速計來控制物體轉動 / 翻面的組合操作等。
部分遊戲如《拖曳 & 突破》採用雙滑鼠操作
由於考量到並不是所有遊玩場合都能有合適的平面來滑動,部分遊戲如《密特羅德 究極 4 穿越未知》就有提供搖桿 / 滑鼠雙模式操作,右手控制器隨時都可以依照自己喜好以搖桿或滑鼠操作。主要開發成員在訪問中也提到,如果真找不到適合的平面,其實在(穿著衣服的)左右大腿上滑動也不是不行(針對《拖曳 & 突破》這款以雙滑鼠游標前後滑動來控制角色前進後退的遊戲)。
Joy-Con 2 還配合這次加入的新交流功能「遊戲聊天」新增了一個 C 鍵,只要按下就能輕鬆與互為好友的親人或朋友語音 / 視訊 ※ 聊天,分享彼此的遊戲畫面等。大家可以看官方的介紹影片來一窺究竟。
※ 視訊聊天需搭配選購的 USB 攝影機
除了標準配備的功能之外,Switch 2 還預定推出選購的 USB 攝影機,主要可以搭配前述的「遊戲聊天」功能使用,在聊天中加入自己的影像。一部分遊戲如《超級瑪利歐派對 空前盛會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 + 空前盛會 TV》也會使用攝影機進行影像辨識體感操作。就編輯現場體驗的結果來看,這台攝影機在遊戲支援部分應該還有改善空間,雖然可以支援多人同時入鏡,體感操作輸入也還算正確,但去背效果有些差強人意。簡單說就是一台畫質普通的 USB 視訊攝影機而已,沒有太特別的功能,主要是看遊戲軟體的搭配。
Nintendo Switch 2 的 USB 攝影機
當然這部分其實跟滑鼠一樣,原本就不是什麼新奇的東西,以往已經有許多廠商推出過類似產品,只不過受限於市場反應而沒能獲得廣泛且長期的支援。但對任天堂來說,因為其擁有廣泛客群的優勢,而且長年奉行「枯竭技術的水平思考」理念,相信這些 “枯竭技術” 在任天堂手中應該能玩轉出不少花樣。不說別的,只要 Switch 2 這台攝影機能讓跳舞遊戲再次願意支援全身體感操作玩法,相信就能讓不少玩家歡欣鼓舞了。
總結
總的來說,Nintendo Switch 2 算是符合大多數玩家心中預期的 “Nintendo Switch 後繼機”,除了許多玩家敲碗的更高畫質,更大畫面,更佳手感之外,還巧妙地導入了像滑鼠這類成熟但用途廣泛的新功能,以及補強之前不足的網路社群交流功能。如果你原本就是熱愛任天堂本家遊戲的玩家,或者是很享受 Nintendo Switch 全年齡闔家同樂體驗的玩家,相信這次的 Nintendo Switch 2 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現在唯一的關鍵就在於屆時的供貨是否能滿足眾多玩家積累已久的新主機需求怨念了。總之錢先準備好、隨時關注巴哈商城準沒錯!
- 記者:GNN新聞
- 更多遊戲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