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連假小心「連假胖」! 研究:節日發胖僅一半人成功減重


端午連假小心「連假胖」! 研究:節日發胖僅一半人成功減重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端午連假雖然才三天,仍要小心「連假胖」上身!開業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國內門診觀察發現,每逢節慶過後,都會湧現一波「節後減重潮」,且研究顯示,節日期間增加的體重,平均只有一半能成功減去,換句話說,如果每一次連假都亂吃,身體就會默默儲存脂肪,日積月累,讓減重變得越來越難。


魏士航說,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追蹤美國、德國與日本共2924名成年人一年的體重變化,發現在感恩節、復活節、日本黃金週與聖誕節等節慶過後,受試者體重平均增加0.2%到0.6%不等。乍看之下不多,但研究發現,這些體重約有一半會被「保留」,可能會成為「假期脂肪」。


別小看「假期脂肪」,醫師警告,長期堆積不僅影響體態,更可能造成胰島素阻抗、血糖波動,進而提高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代謝風險。


魏士航說,根據門診觀察,每年春節、端午、中秋和年底節慶過後,除了體重明顯上升的患者,也有不少人在體重幾乎沒變的情況下,在回診抽血檢查時發現肝指數升高、血糖失控、體脂增加。


門診就有一名38歲、在竹科工作的上班族,平時因工作忙碌、作息顛倒,三餐仰賴外食,原本就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一次端午連假,天天吃粽子、熬夜追劇,假期結束前自覺有點太放縱,秤體重發現只胖了0.6公斤,便安心認為沒什麼影響,沒想到一週後回診,抽血報告卻顯示空腹血糖超出理想值,肝指數(ALT)偏高,胰島素阻抗值(HOMA-IR)明顯上升,體脂率也比假期前高出近1%,最終只能透過更積極的飲食調整、規律運動與醫療介入,數據才回穩。


魏士航強調,代謝問題不是短期造成的疾病,而是長期生活習慣的累積。許多人平時缺乏飲食節制與身體覺察,因此,即便體重回到假期前,身體其實仍處在代謝失衡的狀態。與其等到出現異常才補救,不如從平常就養成健康飲食與穩定作息的習慣。


魏士航說,節日聚餐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重點不是禁止放縱,而是讓身體有穩定的基礎去承受這些彈性,只要平時有運動、飲食的良好習慣,連假吃點應景美食也不用太擔心體重失控。不過,若平時就有血糖偏高等代謝異常警訊,建議定期進行專業檢查與評估,好及早調整身體狀態、降低慢性病風險,才能在節慶時吃得更安心,避免事後補救的壓力。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乳癌患者1/4篩檢算早 聽到「原位癌」就能放心?醫曝風險


藥食同源又一突破! 台灣最新研究「芝麻素」有抑制膀胱癌轉移潛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