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乳癌治療新困境? 台灣調查:逾8成癌友「未設定治療目標」


轉移性乳癌治療新困境? 台灣調查:逾8成癌友「未設定治療目標」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一直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首位,但國內最新一份針對轉移性乳癌病友進行的觀察報告卻發現,有超過8成癌友未曾設定出明確治療目標,甚至有4成5未與家人分享過想做的事。醫師強調,唯有了解自己的治療目標、對照不同藥物的特性,醫師才更能協助病友找到最適合她們治療策略。


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今(26)日合作推出「愛的冒險罐」繪本,邀請雙金影后賈靜雯擔任公益大使,期望幫助轉移性乳癌病友與家人討論疾病狀況、設定治療目標。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乳癌是基金會服務病友中占比最多的癌別,基金會觀察到治療過程中,病友們不只在乎存活期,同時在意生活品質,因此轉移性乳癌病友除了了解治療的意義之外,若是能說出自己治療後的生活目標,以及為什麼而治療,在治療旅程上將會更有力量。


蔡麗娟說,最新觀察報告顯示,有高達8成以上的病友處於「未設定治療目標」狀態,另外,更發現有63.3%的病人在與家人談論治療目標時,會因「不想讓家人擔心」而選擇隱瞞或閃避;有45%病人未曾與家人分享「接下來最想完成的事情」。


65歲的轉移性乳癌病友林女士是一個例子,面臨多元治療選擇,她與主治醫師討論超過1小時仍無法達成共識,直到脫口而出「只要再撐三個月,我就能領到退休金」,沒想到就是這個明確的治療目標,讓她與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腫瘤內科陳怡君突破討論僵局、迅速決定治療策略。


陳怡君強調,乳癌治療方式並非單方面決定,應該是醫病共同討論的結果,唯有了解病友的治療目標、對照不同藥物的特性,醫師才更能協助病友找到最適合她們治療策略。尤其,轉移性乳癌治療選項日益多元,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新型的轉移性乳癌治療方式,包含標靶、免疫療法、抗體藥物複合體都有突破,有時候病友可能會跟林女士一樣面臨選擇困難。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強調,很多病友都有「想做的事」,卻不知道該從哪裡談起。鼓勵病友可以從生活期待出發,那怕是一個簡單的心願,都能讓自己與家人更自在地面對疾病,無論是「撐到領退休金」或「看到孩子長大」,每個生活願望都是病友努力治療的動力。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冠大爆起!跑斷腿買嘸快篩… 疾管署疫情後首度重啟「防疫專區」


三峽車禍事發一週還5人住院! 肇事老翁沒出加護「狀況無異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