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母餵抗生素!2歲童全身起疹住院 食藥署:謹記「4不1要」

祖父母餵抗生素!2歲童全身起疹住院 食藥署:謹記「4不1要」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召開「守護兒童用藥安全,使用抗生素四不一要」記者會。(圖/林則澄攝)

[周刊王CTWANT] 當孩子出現感冒、發燒症狀時,許多照顧者因擔心病情惡化,有時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但事實上不是所有疾病都需抗生素治療。醫師表示「兒童非縮小版大人」,不宜未遵醫囑加減使用成人劑量抗生素。就有一名2歲男童,因使用祖父母給予的抗生素後出現嘔吐、全身皮膚疹等不良反應,最終住院治療。對此,衛福部食藥署呼籲民眾守護兒童用藥安全,使用抗生素四不一要,包括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抗生素、不隨便停藥。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召開「守護兒童用藥安全,使用抗生素四不一要」記者會,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兒童是感染症的高危險群,門診中常見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感冒,但致病原多為病毒,而抗生素對非細菌感染的疾病無效。他也指出,醫師通常開立抗生素的情況包括流感、急性中耳炎、C型肺炎、泌尿道感染等疾病,當兒童因病使用抗生素時,醫師、家長角色就很重要。

吳昌騰說,兒童不是縮小版大人,體內各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於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泄和作用方式與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即使是「減量處理」,也無法準確推估安全劑量,部分藥品在兒童身上可能導致呼吸抑制、腸阻塞、抽搐、心律不整等嚴重不良反應,因此醫師開立兒童抗生素時須以年齡、體重或體表面積為標準,像常見的安莫西林(Amoxicillin),15公斤幼兒的劑量不像成人需500毫克,約200毫克即可。


祖父母餵抗生素!2歲童全身起疹住院 食藥署:謹記「4不1要」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圖/林則澄攝)

吳昌騰提到,有名2歲男童由祖父母負責日常照護,男童傳染性單核球增生症(EB病毒感染)發燒後,祖父母未帶男童就醫,因擔心男童不適,基於過去自身經驗,擅自取用家中留下的退燒藥及成人安莫西林(Amoxicillin)500毫克,將抗生素減量後給予男童服用,結果男童服藥後陸續出現噁心、嘔吐、全身皮膚疹,且有食慾明顯下降、活動力變差,最後必須住院治療。

吳昌騰說,以抗生素安莫西林(Amoxicillin)為例,若兒童使用成人劑量,有可能導致大便次數與頻率改變,排泄物的型態也可能有異常,其次是皮膚起疹子,尤其是有藥物過敏的兒童,疹子通常在使用抗生素4至5天後產生,「所以我們會跟家長提醒,兒童服用成人劑型抗生素,要麼就是立即性的過敏反應,也有人是延遲性的過敏反應,在3至5天後才出狀況。」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自2020年至2025年6月止,藥品不良反應通報案例的抗生素占3.6%、為2354件,比例最高的是安莫西林(Amoxicillin)占48.8%、為1148件;12歲以下兒童為154件,比例最高的仍是安莫西林占55.2%、為85件。症狀部分,他說所有抗生素不良反應通報案例中,以皮膚症狀最多,其次是腸胃道症狀,再者為全身性反應;12歲以下兒童皮膚症狀占69.9%、腸胃道症狀占13.1%、呼吸道症狀占3.4%。


祖父母餵抗生素!2歲童全身起疹住院 食藥署:謹記「4不1要」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圖/林則澄攝)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劉佳萍指出,目前開立給兒童的抗生素藥水常見成分如安莫西林(Amoxicillin)、頭孢菌素類(例如Cephalexin)、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與磺胺噁唑(Sulfamethoxazole)等類別,常用於治療呼吸道、泌尿道或皮膚等感染症。至於台灣常用抗生素許可證張數,包括安莫西林(Amoxicillin)36張、頭孢菌素類(例如Cephalexin)17張、阿奇黴素(Azithromycin)9張、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15張,加總共77張。


祖父母餵抗生素!2歲童全身起疹住院 食藥署:謹記「4不1要」
兒童常用抗生素與使用風險。(圖/食藥署提供)

王德原提醒,民眾守護兒童用藥安全,可從「四不一要」做起,包括「不主動要求抗生素」,尤其感冒多為病毒感染,不一定需抗生素;其次為「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民眾使用藥品前應諮詢醫師及藥師等醫療專業人員,以免藥品不良反應或交互作用的發生;再者是「不吃他人的抗生素」,因每個人的體質、病況、生理狀況等都不盡相同,若因吃別人的藥品而發生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因藥品非正當合法使用,將無法申請藥害救濟。

王德原接著呼籲,民眾「不要隨便停藥」,因無論是誤用抗生素、劑量不夠或是療程太短,殺不完的細菌將發展出抵禦藥品攻擊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抗藥性」,將讓人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民眾「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前應確認使用原因、使用劑量、頻次與療程天數,若於使用抗生素後產生異狀,應立即就醫。


祖父母餵抗生素!2歲童全身起疹住院 食藥署:謹記「4不1要」
使用抗生素「四不一要」。(圖/食藥署提供)

此外,劉佳萍表示,民眾遵照醫囑完成療程後,「正常來說,不該有剩抗生素的問題存在。」她也補充,剩餘藥品不要丟到馬桶,以防止落入廢水處理系統後造成環境污染,目前多個縣市的焚化廠其實都可協助處理廢棄物。王德原補充,剩餘抗生素也可送至醫院或藥局,院方會將抗生素當廢棄物處理。

最後,衛福部疾管署、食藥署及農業部自2025年1月1日正式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王德原指出,此計畫目的是配合全世界減緩抗素抗藥性發生及傳播,食藥署的執行面包括針對臨床上重要的抗生素進行品質監測等事宜,今年將抽取4項候選的抗生素、21件檢驗,以確保品質沒問題。

不過王德原也說,此計畫是全面性的普查,範圍不限於抗生素,還包括其他藥品與即食食品,例如生鮮食材的壽司、生魚片,食藥署也會檢驗是否有微生物污染,若有則進一步觀察該微生物是否帶有抗藥性的基因,今年將抽取500件,但目前還在抽樣階段,執行成果預計今年底出爐。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