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得了「失智恐懼症」?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自從高齡社會來臨,失智症彷彿不可逆,家人、親人、朋友的長輩、左鄰右舍,還有在社區走動的人,多少可看到被攙扶的長者,小心翼翼地踽踽而行。


長輩當然不希望得到失智症,不願意增加家人的負擔,但是在發病初期到真正忘了家人、忘了自己,將近十年的過程,還是有及早治療、及早緩解的機會。


請勿過度緊張


「重覆!妳又重覆了。」,學員秀芳提到家人如臨大敵的提醒,讓她跟著緊張,深怕自己得了「失智恐懼症」,也就是當事人和家屬對失智症有過度反應,搞得彼此關係更不愉快。


「請問妳的『重覆』是什麼意思啊?」我關心秀芳;秀芳約66歲,退休不久,成了純粹的家庭主婦,和老公、一兒一女(兩個都是未婚上班族)相處的時間增多。


「妳是習慣性嘮叨?還是真的忘了前面已經提醒過了?」,看到秀芳如此焦慮、無助,我鼓勵她記錄自己的狀況,可以到醫院,尋求確認,同時開始更注重吃地中海飲食、身心安頓睡飽飽、流汗的運動、有趣的娛樂活動、加強腦力的學習,還有輕鬆幽默地和家人,成長班同學互動。



家屬得了「失智恐懼症」?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家人過度反應?


「失智恐懼症」指的並非一種病症,而是一種過度反應現象,舉例如下:


第一種反應:害怕靠近


嬌玉到社團來成長,她無奈地說:「我只是跟媳婦多問兩句。─聚餐是那一天?她竟然用害怕的眼神看我,又問:『媽,妳是不是失智了?我不是剛剛跟妳說過?』,她說完,就拉著五歲的孫女急急忙忙地走開,讓我好傷心。」


第二種反應:禁止開火


招弟說:「最近因為有一回我煮東西時,正好手機響了,可能講太久,走回廚房,發現湯都滾出鍋外,兒子就大發雷霆,問我是不是要把房子燒掉?」


招弟是烹飪高手,不讓她在廚房發揮,整天無所事事,豈不加速老化,幸好不服氣的她要求兒子帶她去腦神經內科檢查,確認完全沒事,兒子才放心。


招弟說:「我目前養成一個好習慣——煮東西,絕不離開廚房。」


第三種反應:不准出門


其實長輩不論是否有失智現象更應該外出走動、運動、活動,就算散步,看看人來人往也好。


梅鈴承認自己是失智中程患者,偶而失智發作,會忘東忘西,可是神智清醒時,又生龍活虎;兒女、媳婦捉摸不清梅鈴的病程狀況,門上三道鎖,就是不讓她單獨出去,怕她走失了。


第四種反應:不准亂吃


嘴嚵的長輩吵著要吃家鄉辣味,或者想吃甜食,喝杯酒……。由於醫生千叮嚀、萬叮嚀,子女通常把關之際,連狠話都脫口而出了。


失智長輩確實帶給許多家庭精神上、金錢上,照護上的壓力,沒有任何一個老爸老媽故意要折磨兒女,在走一步、算一步的過程,做兒女的儘量在工作之餘,在照顧小家庭之餘,也能多理解老爸、老媽的身心發展、情緒需求,和對生命的眷戀,他們渴望的是陪伴,而不是一知半解的限制。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