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揮關稅大刀 加拿大油氣、汽車、農業等受傷最重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公布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加拿大雖未上榜,但川普先前已對鋼鋁徵收25%關稅,明天起還將對輸美汽車徵收25%關稅,關稅大刀下,加拿大包括油氣、汽車和農業等6大領域受傷最嚴重。
加、美兩國長期以來保持密切經貿聯繫,美國一直是加拿大最大貿易國,2023年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總額達到5940億加幣(約新台幣13兆7000億元),但對所有其他國家的出口總額僅為1740億加幣,這意味加拿大77%以上的出口都流向美國。
加拿大輸美貿易比重高達43%集中在6大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精煉、汽車製造、鋁生產和加工、航空航太、農作物和動物生產。
眾所周知,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油氣供應國,加拿大97%的油氣產量都銷往美國,2023年輸美油氣總貿易額達1430億加幣,其中最大的供應省份是亞伯達省。川普政府對加拿大能源業雖僅徵收10%關稅,但也造成額外143億加幣的成本。
加拿大大多直接輸出原油至美國,但有部分情況是將精煉後的成品油輸往美國,2023年煉油品輸美金額為230億加幣,輸美占比高達85%。
另一大受傷產業是汽車製造業,2023年加拿大汽車產品輸美總額為530億加幣。因為加、美汽車業供應鏈高度整合,川普對加拿大祭出高關稅,加拿大也被迫回擊對等關稅,關稅疊加效應恐將讓整個產業鏈崩潰。
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協會主席伏爾佩(Flavio Volpe)舉例稱,來自安大略省利納馬(Linamar)公司的廢料要7次跨越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的邊境,最終才變成為提供汽車動力的自動變速器,「怎麼可能經得起不斷來回疊加的關稅?」
此外,加拿大農作物和動物商品輸美總額131億加幣,占比為32%。鋁生產和加工輸美總額128億加幣,占比高達93%。航空航太生產及零件輸美總額128億加幣,占比也達67%。
在加拿大經營汽車和房地產領域的曾耀華表示,美國關稅對加拿大造成的傷害短期內非常大,例如東岸安大略省的汽車業和西岸卑詩省的木材業,可以說幾乎全依靠出口美國而存活。「突然被斬斷了經脈,你可以想像那種無助感。」
他說,加拿大可能會出現停滯性通膨,不少人將失業,但物價仍居高不下。「加拿大今年經濟情況會很糟糕,因此政府需要採用兩種方式提振經濟,一是擴大公共支出,多興建基礎建設;二是降息,目前央行基準利率是2.75%,恐需要進一步調降至2%」。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精通加美關係的政治系講師普雷斯特(Stewart Prest)表示,這是一個危機,也是一個轉機,加美關係出現了本質性的改變,會打破一些固有的思維和制度。「加拿大人民和美國人民仍然有很深的聯繫,但現在很多人已經不認為加美是朋友了,比較像是對手」。
因為站在對立面,所以加拿大將不再像過往般依賴美國,加拿大需要積極擴大市場,更需要打破常規的商業陋習。
例如加拿大過去總是出口原油和原木材,很少在加拿大加工或製造商品。卑詩省布林克森林產品公司(Brink Forest Products)老闆布林克(John Brink)表示,他想開始生產增值木製品,而不再是單純出口原木。
加拿大長期以來對於商業經營的設限多、規管嚴,各省之間貿易障礙非常多,所以商品很難暢通。從事商業管理的史坦(Jamie Stein)說:「許多企業主抱怨要把商品賣到其他省分比賣到美國更困難,如今加拿大各省和各市政府都開始檢討內部的陋習舊規了,減少限制、縮短審批時間,讓人更容易做生意」。
曾耀華說,加拿大過去慵懶慣了,如今必須開始振作了,但因為本身「家底豐厚」,要闖出新天地並不困難。
加拿大將於4月28日舉行聯邦大選,這一次選舉的焦點就是抗美關稅、提振經濟,實現貿易多元化成了各政黨高舉的旗幟。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稱「應優先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如歐洲國家擴大合作,而非中國」。
加拿大最大反對黨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也力推「加拿大第一」的政策,稱加拿大有許多物產資源都是當前世界渴求的,例如液化天然氣就是重要的潔淨能源,歐洲需要穩定的能源供應,印度等開發中國家也需要乾淨的能源。
加、美兩國長期以來保持密切經貿聯繫,美國一直是加拿大最大貿易國,2023年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總額達到5940億加幣(約新台幣13兆7000億元),但對所有其他國家的出口總額僅為1740億加幣,這意味加拿大77%以上的出口都流向美國。
加拿大輸美貿易比重高達43%集中在6大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精煉、汽車製造、鋁生產和加工、航空航太、農作物和動物生產。
眾所周知,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油氣供應國,加拿大97%的油氣產量都銷往美國,2023年輸美油氣總貿易額達1430億加幣,其中最大的供應省份是亞伯達省。川普政府對加拿大能源業雖僅徵收10%關稅,但也造成額外143億加幣的成本。
加拿大大多直接輸出原油至美國,但有部分情況是將精煉後的成品油輸往美國,2023年煉油品輸美金額為230億加幣,輸美占比高達85%。
另一大受傷產業是汽車製造業,2023年加拿大汽車產品輸美總額為530億加幣。因為加、美汽車業供應鏈高度整合,川普對加拿大祭出高關稅,加拿大也被迫回擊對等關稅,關稅疊加效應恐將讓整個產業鏈崩潰。
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協會主席伏爾佩(Flavio Volpe)舉例稱,來自安大略省利納馬(Linamar)公司的廢料要7次跨越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的邊境,最終才變成為提供汽車動力的自動變速器,「怎麼可能經得起不斷來回疊加的關稅?」
此外,加拿大農作物和動物商品輸美總額131億加幣,占比為32%。鋁生產和加工輸美總額128億加幣,占比高達93%。航空航太生產及零件輸美總額128億加幣,占比也達67%。
在加拿大經營汽車和房地產領域的曾耀華表示,美國關稅對加拿大造成的傷害短期內非常大,例如東岸安大略省的汽車業和西岸卑詩省的木材業,可以說幾乎全依靠出口美國而存活。「突然被斬斷了經脈,你可以想像那種無助感。」
他說,加拿大可能會出現停滯性通膨,不少人將失業,但物價仍居高不下。「加拿大今年經濟情況會很糟糕,因此政府需要採用兩種方式提振經濟,一是擴大公共支出,多興建基礎建設;二是降息,目前央行基準利率是2.75%,恐需要進一步調降至2%」。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精通加美關係的政治系講師普雷斯特(Stewart Prest)表示,這是一個危機,也是一個轉機,加美關係出現了本質性的改變,會打破一些固有的思維和制度。「加拿大人民和美國人民仍然有很深的聯繫,但現在很多人已經不認為加美是朋友了,比較像是對手」。
因為站在對立面,所以加拿大將不再像過往般依賴美國,加拿大需要積極擴大市場,更需要打破常規的商業陋習。
例如加拿大過去總是出口原油和原木材,很少在加拿大加工或製造商品。卑詩省布林克森林產品公司(Brink Forest Products)老闆布林克(John Brink)表示,他想開始生產增值木製品,而不再是單純出口原木。
加拿大長期以來對於商業經營的設限多、規管嚴,各省之間貿易障礙非常多,所以商品很難暢通。從事商業管理的史坦(Jamie Stein)說:「許多企業主抱怨要把商品賣到其他省分比賣到美國更困難,如今加拿大各省和各市政府都開始檢討內部的陋習舊規了,減少限制、縮短審批時間,讓人更容易做生意」。
曾耀華說,加拿大過去慵懶慣了,如今必須開始振作了,但因為本身「家底豐厚」,要闖出新天地並不困難。
加拿大將於4月28日舉行聯邦大選,這一次選舉的焦點就是抗美關稅、提振經濟,實現貿易多元化成了各政黨高舉的旗幟。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稱「應優先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如歐洲國家擴大合作,而非中國」。
加拿大最大反對黨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也力推「加拿大第一」的政策,稱加拿大有許多物產資源都是當前世界渴求的,例如液化天然氣就是重要的潔淨能源,歐洲需要穩定的能源供應,印度等開發中國家也需要乾淨的能源。
- 記者: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溫哥華2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