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課10%對等關稅 新加坡憂全球貿易更震盪未雨綢繆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新加坡課徵10%關稅,新加坡身為全球化最大獲益者之一,更擔心的是全球貿易體系進一步震盪、波及中間人產業;不過,建國60年的新加坡已建立制度,透過像是儲備金等措施未雨綢繆,以備不時之需。
在川普(Donald Trump)關稅措施引發各界譁然之際,新加坡總理黃循財4日在社群媒體發布影片,他穿著襯衫、以沉穩口吻談論美方課稅對新加坡的影響,吸引不少網民討論。
黃循財說,新加坡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面臨10%對等關稅,短期內對新加坡的直接影響可能還不大,但若其他國家也仿效美方作法、拋棄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轉向僅根據自身利益與個別國家進行貿易,後果將相當嚴重,尤其是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
具備經濟專長的黃循財或許深知關稅壁壘將衝擊全球化運作。但他指出,相較於許多其他國家,新加坡準備充足,「我們有儲備金、有社會團結、有堅定的意志」,但也要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更多不確定性。
被課最低級別的10%對等關稅新加坡仍擔憂
新加坡與美國自由貿易協定自2004年生效以來,雙邊貿易額成長,美國對新加坡貿易順差,新加坡是唯一與美國有貿易逆差的東協(ASEAN)國家。在川普列出的名單中,新加坡只被課10%的對等關稅、相對較低,但這些關稅措施為獅城帶來的影響,可能比其他所謂出口導向的國家更嚴重。
新加坡是亞洲重要貨貿樞紐,帶動「中間人產業」盛況的動力,主要來自國際貿易流動,有些與新加坡本身無直接關聯,而是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轉運貿易活動。新加坡地處麻六甲海峽地理位置,位處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戰略位置。
馬來亞銀行(Maybank)經濟師李順榮告訴中央社,當美國、歐盟、中國或其他國家「打噴嚏」,新加坡就可能「感冒」,受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對外依賴的產業,包括製造業。
當全球貿易體系預期將受到川普關稅政策波及時,新加坡港口轉運服務及與海運密切相關的石化傳產等產業,勢必難避衝擊。因此,對這個被稱為國際「小紅點」的城市國家而言,最擔心或許並非課稅數字多寡,而是更憂心國際貿易秩序進一步全面震盪。
儲備金未雨綢繆 國家也要「以備不時之需」
因應未來的變局,黃循財提及新加坡的充足準備首要便是「儲備金」。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曾針對「新加坡儲蓄之道」進行長篇報導說明,新加坡儲備金涵蓋金融和實物資產,例如現金、股票、債券、私募股權投資和其他金融工具,以及土地和建築都包括在內。儲備金主要由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以及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管理。
政府若要動用國家儲備金,須取得總統同意。例如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時任新加坡總統哈莉瑪(Halimah Yacob)就曾批准動用儲備金抗疫。
2020至2022財政年間,星國政府提取近新幣400億元(約新台幣9800億元)度過疫情難關。報導指出,時任總理李顯龍說,幸運的是有資源可以這麼做、走出了危機、保住新加坡人的工作、照顧生計,而且不用負債;更務實的想法是,把儲備金視為未雨綢繆的資金,「晴天時如果可以就往裡面多放一些」。此前,新加坡政府在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時曾動用儲備金。
黃循財在影片中指出,1930年代貿易戰最後演變為衝突,「現在沒有人能預測未來幾個月或幾年情勢會如何發展」。既然全球局勢不可預測性攀升,對於小型開放經濟體來說,居安思危將顯得越發重要。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新加坡排名第一。
在川普(Donald Trump)關稅措施引發各界譁然之際,新加坡總理黃循財4日在社群媒體發布影片,他穿著襯衫、以沉穩口吻談論美方課稅對新加坡的影響,吸引不少網民討論。
黃循財說,新加坡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面臨10%對等關稅,短期內對新加坡的直接影響可能還不大,但若其他國家也仿效美方作法、拋棄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轉向僅根據自身利益與個別國家進行貿易,後果將相當嚴重,尤其是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
具備經濟專長的黃循財或許深知關稅壁壘將衝擊全球化運作。但他指出,相較於許多其他國家,新加坡準備充足,「我們有儲備金、有社會團結、有堅定的意志」,但也要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更多不確定性。
被課最低級別的10%對等關稅新加坡仍擔憂
新加坡與美國自由貿易協定自2004年生效以來,雙邊貿易額成長,美國對新加坡貿易順差,新加坡是唯一與美國有貿易逆差的東協(ASEAN)國家。在川普列出的名單中,新加坡只被課10%的對等關稅、相對較低,但這些關稅措施為獅城帶來的影響,可能比其他所謂出口導向的國家更嚴重。
新加坡是亞洲重要貨貿樞紐,帶動「中間人產業」盛況的動力,主要來自國際貿易流動,有些與新加坡本身無直接關聯,而是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轉運貿易活動。新加坡地處麻六甲海峽地理位置,位處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戰略位置。
馬來亞銀行(Maybank)經濟師李順榮告訴中央社,當美國、歐盟、中國或其他國家「打噴嚏」,新加坡就可能「感冒」,受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對外依賴的產業,包括製造業。
當全球貿易體系預期將受到川普關稅政策波及時,新加坡港口轉運服務及與海運密切相關的石化傳產等產業,勢必難避衝擊。因此,對這個被稱為國際「小紅點」的城市國家而言,最擔心或許並非課稅數字多寡,而是更憂心國際貿易秩序進一步全面震盪。
儲備金未雨綢繆 國家也要「以備不時之需」
因應未來的變局,黃循財提及新加坡的充足準備首要便是「儲備金」。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曾針對「新加坡儲蓄之道」進行長篇報導說明,新加坡儲備金涵蓋金融和實物資產,例如現金、股票、債券、私募股權投資和其他金融工具,以及土地和建築都包括在內。儲備金主要由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以及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管理。
政府若要動用國家儲備金,須取得總統同意。例如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時任新加坡總統哈莉瑪(Halimah Yacob)就曾批准動用儲備金抗疫。
2020至2022財政年間,星國政府提取近新幣400億元(約新台幣9800億元)度過疫情難關。報導指出,時任總理李顯龍說,幸運的是有資源可以這麼做、走出了危機、保住新加坡人的工作、照顧生計,而且不用負債;更務實的想法是,把儲備金視為未雨綢繆的資金,「晴天時如果可以就往裡面多放一些」。此前,新加坡政府在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時曾動用儲備金。
黃循財在影片中指出,1930年代貿易戰最後演變為衝突,「現在沒有人能預測未來幾個月或幾年情勢會如何發展」。既然全球局勢不可預測性攀升,對於小型開放經濟體來說,居安思危將顯得越發重要。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新加坡排名第一。
- 記者: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新加坡9日特稿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