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成功扭轉貿易戰局勢?CNN:長期隱憂還未顯現

[周刊王CTWANT] 美國近期與幾個重要的貿易夥伴達成了貿易框架,包括印尼、菲律賓及日本,這可能被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視為重大的勝利。不過《CNN》指出,短期來看川普的關稅談判策略確實正在奏效,但當美國進口商消化完關稅實施前囤積的庫存後,情勢恐出現逆轉。
據《CNN》的報導,川普運用了一些傳統的心理戰術達成了目標:也就是憑空製造談判籌碼,將潛在關稅衝擊的門檻設得極高,以致任何低於該門檻的結果對其他國家來說都像是勝利。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於美東時間23日上午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吹噓:「川普都有計劃,只是並不顯而易見。」
例如,本月稍早當談判陷入僵局時,川普曾威脅對日本徵收25%關稅。但22日晚間,2國宣布達成貿易框架,包括對進口美國的日本商品課徵15%關稅。23日美國市場強勁反彈,日本市場更是如火箭般飆升。
但15%的稅率仍高於4月以來美國進口商為日本出口商品支付的10%關稅,當時川普首次對貿易夥伴實施所謂「對等關稅」,更遠超川普上任前日本輸美商品1.5%的關稅水準。
部分分析師指出,這項勝利在於貿易框架為投資者、消費者和企業提供了確定性。「積極的一面是,我們有望終結所有關於最終關稅稅率的不確定性,讓企業能據此規劃。」One Point BFG Wealth Partners投資長布克瓦(Peter Boockvar)23日上午在給投資者的報告中表示。但他也承認:「我們正活在一個詭異的政治經濟理論世界中。」
雷蒙詹姆斯金融公司(Raymond James Financial, Inc.)華府政策分析師米爾斯(Ed Mills)指出,川普透過移動球門柱來取得勝利,「相較於他先前的威脅,15%關稅看似是讓步。但與過往相比,這仍是顯著的高額關稅。」米爾斯告訴CNN,「投資者只想知道明確數字。他們幾乎不在乎具體數值,只希望消除不確定性。」
或如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分析師克魯格(Chris Krueger)所言:川普已推移了奧弗頓之窗(Overton window),即公眾在政治上可以接受的政策範圍,「對美國第5大貿易夥伴課徵15%關稅?總比25%好。」克魯格在投資報告中寫道。
不過CNN分析,這場貿易戰遠未結束,川普決策的長期影響,無論是經濟或政治層面,仍可能造成損害。但短期來看,川普似乎正取得勝利。
轉折點始於4月9日,當時川普將1週前宣布、導致股債匯市齊聲暴跌的「解放日關稅」暫緩90天實施。此後市場持續反彈,一度跌至歷史低點附近的消費者信心也出現回升。
關稅暫緩後,其他幾項進展也有助緩解恐慌:4月12日,川普政府將智慧型手機和電子產品排除在對中國實施的史上最高關稅清單外,推動市場再度反彈。5月中旬,川普政府與中國達成協議大幅降低關稅,並開放雙方因緊張局勢升高而關閉的部分市場。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從形同貿易禁運的145%,降至35%。
與越南、英國、中國達成的貿易框架,以及22日從印尼、菲律賓到日本的一系列貿易公告,都為市場注入亟需的確定性。
川普還將關稅、協議與威脅作為提振美國產業的手段。他強力反對所謂「非關稅壁壘」,包括被政府認為對美國科技業施加不當壓力的數位服務稅。例如上月底,川普嚴詞抨擊加拿大對網路企業課稅,並威脅終止貿易談判。他更表示將在本週末前對加拿大設定新關稅。數日後,加拿大讓步並取消該稅項。
川普也致力於將開放美國商品出口納入貿易協議,包括對英國出口牛肉、對日本出口稻米與汽車,以及對越南、印尼和菲律賓出口各類商品。
然而,川普能否宣稱取得貿易勝利尚不明朗。預計至少數十個貿易夥伴將在8月1日面臨更高關稅,而川普已考慮將4月2日實施的10%全面性基準關稅提高至15%或20%。作為美國另一大貿易夥伴的歐盟至今未能達成協議,大西洋兩岸關稅可能因此激增。
過去數月,美國與全球經濟大體尚能承受川普關稅,但若稅率進一步提高,尤其當美國進口商消化完關稅實施前囤積的庫存後,情勢恐出現逆轉。
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Lynn Song 23日上午在客戶報告中表示:「現在要全面理解長期影響仍為時過早,特別是8月可能還會有新一輪關稅措施。」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股票策略全球主管霍夫曼-布爾夏迪(Ulrike Hoffmann-Burchardi)指出,川普政府對此心知肚明。而與日本達成的貿易框架顯示,白宮可能不願過度逼迫重要貿易夥伴,因當局意識到高關稅造成的經濟痛苦與潛在報復行動,恐令企業、投資者與公眾難以承受。
眼下美國的通膨正逐漸攀升。商業信心雖改善,但盈利與增長預期仍相當停滯。消費者情緒雖回升,但相較川普實施關稅前仍處低位。就業市場也開始出現裂痕。其結果是美元持續大幅貶值,反映出市場對美國經濟潛在疲軟的憂慮。23日美國與日本債券也遭拋售。這正是市場表達擔憂的方式:當下的確定性可能迅速轉化為未來的經濟動盪。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