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強權競爭暫休兵 川普再塑美中關係

美國總統川普30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會面,「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以自己的手段重塑不同於首任期拆解美中關係的中國政策,川習會鎖定未來一年透過元首外交穩定關係,但貿易休兵無法解決台灣、南海與人工智慧等壓力及競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川普(Donald Trump)第一任期上任後非正式到訪佛羅里達州「海湖俱樂部」(Mar-a-Lago),川普2017年底訪問北京;2018年川普改變美國長期政策對中國發起貿易與科技戰。

接任的總統拜登(Joe Biden)延續川普政策,但任期間未訪中,僅與習近平在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期間會晤,於2023年加州APEC會議期間高規格接待。習近平上次正式訪美為2015年。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川普在首任期間一手拆解美國長期接納中國的政策,如今將回到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與歐巴馬(Barack Obama)的作法,但用他自己的方式。

美中雙方都同意吉隆坡回合貿易談判達成的「框架」,但協議看似交易式的休戰,中方恢復採購大豆與暫緩稀土出口管制,美方將不提高關稅並同意降低因芬太尼加徵的關稅,也可能暫不執行不利中國的貿易政策。

即使美中貿易協議僅趨向暫時停火,但川習會是全新架構的高層對話,並鎖定一整年領袖主導的外交。這項進程放眼未來,川普預計明年初訪問北京,習近平之後再回訪。對總統川普而言,這是驚人的轉折,貿易戰休兵可戰略性地在明年穩定兩國關係。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東亞研究教授、前白宮官員麥艾文(Evan Medeiros)指出,首任期的川普讓美中分道揚鑣,即使未有衝突,但無疑的走向長期競爭關係。如今反轉自己的中國劇本.推動更多高階互動的新篇章。

有學者認為,這對北京比較有利。中國官方諮詢人士指出,習近平的短期目標是創造策略性僵局,中國已有能力處理美國壓力,藉機爭取更多時間趕上美國。

但川普的改變不代表回到美國過去將中國納入體系的年代,而是因為有其必要應運而生。美中新架構並非基於夥伴關係、合作或共享價值。

部分學者認為,由於公開衝突代價過高,美方冷靜接受從鎖喉般的稀土到芬太尼,都攸關美國重大利益的現實,有必要進行交易式對話.希望建立長期與可管理的應對強權對手規則。

美中關係緩和的基礎脆弱,從台灣、南海到人工智能、量子運算等都是壓力點,無法解決並充滿變動。

石溪全球諮詢(Rock Creek Global Advisors)、前助理貿易代表巴哈爾(Daniel Bahar)表示,貿易戰休兵不會改變美中競爭路徑或增加兩國互信,但給予雙方時間降低風險,中方將加速晶片製造,美國也會建立中國以外的稀土供應鏈,雙方都會把握休兵時刻,準備好下一回合經貿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