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H-1B政策瞬息萬變 25歲台灣工程師放棄留美執念「選擇回台創業」

[周刊王CTWANT] 美國西雅圖25歲的台灣工程師黃文星在面對美國如今瞬息萬變的H-1B簽證政策,最終選擇把職涯主導權握回手裡。他現任亞馬遜(Amazon)軟體開發工程師,他在兩度與H-1B抽籤無緣後,心態逐漸轉變,從「非留美不可」到「憑藉技能、人脈與存款,打造不受簽證、裁員或政治擺布的人生」。他認為,新的美國夢不再是留在美國,而是憑所學創造能自由移動與選擇的生活。
根據《商業內幕》專訪報導,黃文星回憶,18歲時的目標是進大型科技公司、年薪20萬美元。但幾年下來,他發現經濟情勢、公司裁員與簽證政策皆非可控變數,「能掌握的只有面對變化的方式」,因此不再被每次H-1B新制或消息綁住情緒。
黃文星自台灣中央大學以全班第一名畢業,雖然英文並非強項,仍爭取到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電腦科學碩士名額。2022年持F-1簽證入境時,正逢Meta、Twitter等科技公司裁員潮,暑期實習幾乎斷炊。他為留學向父母借了10萬美元,畢業後又必須在60天內找到工作,否則就得離境。於是他全力衝刺求職,反覆練習自我簡介、跑遍就博會、打磨履歷與演算法題,只要有機會便投遞。
第一份正職落腳於亞利桑那州的ASM,半年後轉入亞馬遜。黃文星坦言,當初執著於「一定要拿綠卡」,真正的轉捩點出現在2025年4月:當時F-1學生遣返新聞沸沸揚揚,H-1B第二次抽籤又落空,但他仍依計畫飛日本旅行。回國後才發現自己已不再被「能否留在美國」束縛。即使還有最後一次申請H-1B的機會,他也能坦然面對。
他指出,外界常以為穩定是常態,但現實是世界與經濟都不穩定,裁員隨時可能發生,AI也會取代大批職缺。這些現實讓他不願再把整個20多歲押在追逐「不確定的美國夢」上。過去三年,他的每個重大決定都得先衡量是否影響簽證,導致不敢測試商業點子、無法承擔創業風險,甚至連出國旅行都心懷忐忑。
下一步,他打算先在亞馬遜多累積存款,再回台灣創業。有了網路,國界的重要性已降低,他可以在美國註冊公司、服務全球客戶,同時享受台灣較低生活成本與完善醫療,卻獲得接近美國市場的收入。這樣的配置讓居住地、事業體與客群去中心化,不再把命運綁在單一簽證或雇主上。
「拿到學位、進入Big Tech、視野被打開,最重要的是練就韌性:在不確定中維持力量,並釐清真正重視的價值。」黃文星說,他對美國依舊心懷敬意,因為這片土地長久以來吸引追求自由與機會的冒險者。但對未來,他給自己的定義是自由,不再讓簽證決定人生,而是讓想打造的事物決定每一步。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