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衛星福衛八號 賴總統命名「齊柏林」

自製衛星福衛八號 賴總統命名「齊柏林」
福衛八號今(7)日自位於新竹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準備搭機送往美國,於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圖/記者李青縈攝)

[NOWnews今日新聞] 福衛八號為我國第一個自製的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第一顆(FS-8A)今(7)日自從新竹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將搭機送往美國。賴清德總統指出,該衛星將命名為「齊柏林」衛星,象徵已故導演讓世界看見台灣、並且繼續守護台灣、觀照世界。

福衛八號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米的光學遙測衛星以及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今年逐年發射在距離地表561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相較2017年發射的臺灣第一顆自製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原始解析度2米,解析度更高,並預計以星系方式運作,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每日再訪台灣三次。

賴清德說,今年 5 月視導福衛八號整備進度時,就將這第一顆衛星命名為「齊柏林衛星」。齊柏林導演生前以空拍影像記錄臺灣,用鏡頭呈現山林的變遷;如今這份視野將隨衛星升空而延伸到太空,成為守望臺灣的眼睛。衛星資料將廣泛應用在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與環境保護上,讓我們能積極應對氣候變遷與地緣風險帶來的挑戰。

身兼TASA董事長的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要競逐太空單靠政府力量不夠,因加上資通訊、精密機械與電機的產業優勢,透過國家計畫累積產學技術能量、取得飛行履歷,帶領國內業者共同進軍這個兆元市場。他也回憶,當時在太空中心時,他請總統命名,本來以為會隔個幾天才給只是,沒想到才踏出門,就決定要以「齊柏林」命名。

齊柏林導的兒子也是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說,父親生前追求高解析度攝影鏡頭,能清晰地記錄地表的紋理,這跟福衛八號的的任務目標不謀而合,自己得知消息後立刻去跟父親報告,感謝總統將福八第一顆衛星以父親之名命名,期待衛星能接替父親對土地的熱愛,也讓齊柏林被記得。

TASA主任吳宗信指出,福衛八號計畫從2019年成立,由三任計畫主持人接力,經歷關鍵設計審查、組裝與環境測試等關卡,可說是關關難過。齊柏林衛星是臺灣隊的心血結晶,其任務酬載、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姿態與軌道控制次系統等關鍵元件與技術,絕大多數均由國內自主研發,自製率達84%。

因應國際太空趨勢,福衛八號肩負率領產業跨入太空領域的任務。齊柏林衛星共與國內33個產官學研單位合作,如果衛星順利運行,合作夥伴可藉此驗證技術,衛星的元件與軟體亦可取得飛行履歷(Flight Heritage),爭取國際訂單。

除了遙測取像的主要任務,齊柏林衛星還搭載由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陳炳志團研發的科學酬載「雙波段大氣瞬變影像儀(DIAT)與電子溫度密度儀(TeNeP)」,用於閃電與電離層相關研究,可觀測電離層及進行地面伽馬射線閃光(TGF)起源與觸發機制的研究。



賴清德在即將起運的齊柏林衛星上簽名。(圖/記者李青縈攝)


相關新聞


挖土機超人救災敗血症不治 賴清德:非常、非常難過


快訊/館長嗆斬首 賴清德:我從政不貪不取、認真工作照顧人民


AI算力太吃電?亞馬遜貝佐斯曝解方:把資料中心蓋到太空去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