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技圍堵失敗!中企去年「購入380億美元」先進晶片製造設備

美科技圍堵失敗!中企去年「購入380億美元」先進晶片製造設備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科技戰的重點打擊對象。(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1份由「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主導的跨黨派調查報告指出,美國及其盟友在限制中國製造高階運算晶片能力的努力中,存在漏洞與規範不一致的問題,使中國得以在不違法的情況下購買近4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22兆元)的先進晶片製造設備。

據《路透社》報導,近年來,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政府,都試圖限制中國的微晶片製造能力,並視其為國家安全的關鍵產業。然而,美國、日本與荷蘭3方的出口管制規則不一致,使得部分非美國廠商仍能對中國企業銷售美企無法出口的高階設備。報告指出,這種缺口削弱了盟國間的技術封鎖成效。

委員會呼籲,美國及其盟友應採取更廣泛的禁令,不應僅針對特定中國晶片製造商,而是全面限制晶片製造設備的對中銷售。

根據報告,中國企業在2024年共從全球前5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購買了價值380億美元的設備,較2022年管制措施剛開始實施時增加了66%。這筆金額約佔5大供應商總銷售額的39%,包括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磊(KLA Corporation),以及荷蘭艾司摩爾(ASML)與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

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鎖定中國的高階晶片製造能力,因這類技術對人工智慧(AI)與軍事現代化領域至關重要。除了國防考量外,美中2國也在爭奪全球高端科技市場,包括AI資料中心與先進運算基礎設施的輸出。

報告警告:「這些銷售行為使中國在各類半導體製造上競爭力大幅提升,對全球的人權與民主價值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東京威力科創美國分公司總裁道格堤(Mark Dougherty)表示,隨著新一輪出口規範生效,今年中國市場的銷售確實開始下滑。他也認為美日2國政府之間的協調有所改善,但整體結果仍未完全達到美方期望,「從美國的觀點來看,很明顯目前的成果仍未達到預期的目標。」

對此,《路透社》表示,美國應用材料與科林研發並未回覆置評請求;艾司摩爾與KLA則回應稱,在看到完整報告前不便評論。眾議院美國與中共競爭委員會補充,這些企業均已配合調查,並事前獲知報告的初步內容。

報告還特別點名3家與安全風險相關的中國企業,包括「昇維旭技術有限公司」(SwaySure Technology Co)、「深圳市鵬新旭技術有限公司」(Shenzhen Pengxinxu Technology Co),以及「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SiEn (Qingdao) Integrated Circuits Co)。

這3家公司去年曾被眾議院美國與中共競爭委員會主席、密西根州共和黨籍議員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以及伊利諾州民主黨籍資深議員克利胥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致信美國商務部,指控它們與協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運作的秘密網路存在聯繫。隨後,美國政府於去年12月禁止向這3家公司出口晶片製造設備。

報告最後建議,美國應與盟國加強協調,並推動更嚴格與更全面的限制措施,不僅針對成品設備,也應涵蓋中國可能用於自行組裝晶片製造工具的零組件,以防中國建立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