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高齡勞動現場曝光 91歲阿伯日清掃12小時「生活只有工作、吃飯與睡覺」

新加坡高齡勞動現場曝光 91歲阿伯日清掃12小時「生活只有工作、吃飯與睡覺」
新加坡一位91歲還在當清潔工的老伯。(圖/翻攝自IG @jadentysonlaing)

[周刊王CTWANT] 新加坡一名91歲的男子在烏節路商場的洗手間內值勤時,遇到澳洲健身網紅萊恩(Jaden Laing),兩人的短暫互動被拍下並放上Instagram。畫面中,身穿制服的長者透露自己正在進行一個12小時的工作班,要到晚上7點才會結束。萊恩聽聞後驚訝地詢問他如何保持健康,長者淡然回答,「工作、回家、睡覺」,沒有任何額外的運動習慣。萊恩最後遞上新幣200元現金,叮囑對方「去買午餐吧」,兩人碰拳、擁抱,長者敬了一個禮,畫面簡單卻充滿力量。

根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影片自9月29日上傳後迅速爆紅,在Instagram累積超過63.4萬個讚以及6,200多則留言。大量網友盛讚萊恩的慷慨與清潔工的敬業,但討論的重心卻延伸到新加坡老年勞動的現況。不少人感嘆高齡者依然得在高勞力環境工作,甚至形容「91歲的人生不應只是工作與睡眠」,並將矛頭指向退休保障不足的問題。

社群留言呈現分歧。有觀察者寫道,看見老人辛苦清掃廁所,令人心酸,因為這並非個案,新加坡許多年長者仍普遍活躍在清潔、餐飲或服務業崗位。另一部分人則抱持不同觀點,認為繼續工作能讓長者保持活力與尊嚴,還能讓他們找到新的生活意義。一位使用者表示,讓老人有機會「繼續對社會有所貢獻」才是關鍵。

在Reddit的討論更顯複雜,有人坦言如果擁有足夠退休金,他寧願把時間花在旅行或學習烹飪、烘焙,而非持續勞動。「令人沮喪的是,許多年長者生活裡除了工作、吃飯與睡覺,再沒有其他選擇。」另一批留言者則分享自身家庭經驗,提到六、七十歲的父母選擇繼續工作,並非因經濟壓力,而是出於避免退休後的無聊,他們形容上一輩人將工作視為「使命」,而不只是謀生的手段。

隨著影片的發酵,新加坡的高齡化現況再次浮上檯面。官方數據顯示,到2030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24%,遠高於2014年的12.4%。老年撫養比同樣下滑,2025年將降至3.3,顯示工作年齡人口對應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加重。政府近年已逐步調整政策,2022年將最低退休年齡由62歲提高至63歲,再就業年齡從67歲提高至68歲,並計畫於2030年提升至65歲與70歲。另有「銀髮支援計畫」提供低收入長者現金補助、「工獎收入補貼」協助補足薪資與公積金(CPF)、「漸進薪資模式」保障清潔等行業的基本薪酬,並透過「長者就業補貼」減輕雇主聘用高齡員工的壓力。

社會學家陳恩生(Tan Ern Ser)認為,只要工作內容符合體能狀況,延長勞動不僅能減輕家庭與國家的負擔,還能帶來精神層面的滿足。但他也提醒,退休財務規劃至關重要,若擁有已繳清貸款的房屋、充足的公積金存款與子女支持,才能安穩享受退休生活;反之,若缺乏基礎保障,就只能依賴政府計畫。

近來公共討論也聚焦於區分「因為需要」而工作的長者,以及「因為選擇」繼續工作的長者。工人黨議員林益南(Jamus Lim)在Facebook提到,許多高齡選民直言生活成本飆升,使得休假或退休成為奢望。人力部長陳詩龍(Tan See Leng)則在今年1月7日《工作場所公平立法法案》二讀時表示,政府政策目標是「給長者保有彈性,而非被迫繼續工作」,不願再投入職場的人,應該有自由選擇離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