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美國名校拒簽白宮資助協議 強調維護學術自由與校園治理

[周刊王CTWANT] 美國高等教育界近期掀起一場關於學術自由與校園自主權的風波。繼白宮向多所大學提出擴大聯邦資金使用權的「資助協議」後,已有6所知名學府正式拒絕簽署,理由是該協議附帶的政策要求恐損及學術獨立與校園治理。
根據《CNN》取得的文件,川普政府於10月初向包括麻省理工學院(MIT)、賓夕法尼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南加州大學、布朗大學、維吉尼亞大學、范德堡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與亞利桑那大學等九所院校發出邀請信,要求它們同意一系列條件,以換取優先獲得聯邦撥款與政策合作機會。
該協議要求大學在招生中取消性別與種族考量、限制國際學生人數至全校總數的15%、凍結學費五年,並以「生物性別」作為性別定義依據。此外,大學還須承諾評估教職員的政治觀點、改革甚至關閉被視為「懲罰保守思想」的校內單位。
白宮表示,協議旨在「培養校園內多元思想市場」並「積極改善高等教育體系」,強調簽署後學校將獲得「競爭優勢」及「更多聯邦資源」。
不過多所學校認為,該協議內容涉及政治意識形態干預,可能破壞學術自由與自主管理原則。截至目前,麻省理工學院、賓州大學、布朗大學、南加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與維吉尼亞大學均已正式拒絕簽署協議。
達特茅斯學院校長貝洛克(Sian Leah Beilock)表示,與任何政府簽署協議都非推動學術卓越的正途,因為「這將損害我們的學術自由與自我管理能力」;維吉尼亞大學臨時校長馬奧尼(Paul Mahoney)則指出,學校認同改革教育的必要,但「真正的進步應建立在開放與合作的對話之上」。
南加州大學臨時校長金秉洙(Beong-Soo Kim)在給教育部長的信中警告,若研究資金與政府意識形態掛鉤,將「破壞自由探究與學術卓越的價值」;麻省理工學院校長科恩布魯斯(Sally Kornbluth)也指出,協議「看似強調多元,但實際上會限制言論自由與機構獨立性」。
布朗大學校長帕克森(Christina Paxson)則批評,協議「削弱學術自由,破壞大學治理自主」;賓州大學校長詹姆森(J. Larry Jameson)表示,學校在徵詢教職員、學生與校董意見後,一致決定拒絕簽署,「我們已向教育部表達實質性疑慮」。
目前范德堡大學與亞利桑那大學表示仍在審查協議內容;亞利桑那大學校長指出,該提案在校內「引起了廣泛的反應與討論」;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則未明確表態,僅稱「歡迎新機遇,期待與川普政府進一步交流」。
此外,白宮官員透露,另有三所學校,包括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堪薩斯大學與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也於近日被邀請加入協議行列。
川普政府第二任期以來,多次對大學提出改革要求,試圖強化聯邦對高教資金與政策的影響力。部分院校因此面臨撥款審查與政治壓力,遊說支出也顯著上升。根據《CNN》分析,被川普政府點名的14所院校中,有9所的遊說支出在今年第二季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
雖然白宮稱這次對話「富有成效」,但多所大學仍強調,維護學術自由與獨立性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隨著其他學校陸續表態,這場圍繞「聯邦資金換取政策服從」的爭議,恐將成為美國高等教育與政府關係的新轉折點。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