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指責北京「控制全球科技供應鏈」!陸商務部回擊:製造恐慌、以己度人

[周刊王CTWANT]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於美東時間14日接受《CNBC》採訪時,指責中國試圖透過稀土出口限制來控制全球科技供應鏈。對此,中國商務部16日痛批,美方的解讀嚴重曲解並渲染誇大中方措施,故意引發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同時也向華府喊話:「中方希望美方能夠認識到自身錯誤行為,與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對話協商的正確軌道上來。」
據《CNBC》報導,北京於10月9日宣布對稀土出口實施全面管控,將鉿(holmium)、銩(erbium)、銥(thulium)、銪(europium)、鐿(ytterbium)5種稀土元素納入出口管制名單,導致總共17種稀土金屬中,就有12種遭限制出口。
川普隔天隨即在「Truth Social」上發文痛批中國「變得非常敵對」,並揚言將取消原訂在10月底舉行的川習會,同時警告可能將在11月1日起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100%關稅。然而,他12日卻態度軟化,宣稱美國希望「幫助中國,而非傷害中國。」
接著,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則在13日接受《福斯財經網》(Fox Business)主播巴蒂羅姆(Maria Bartiromo)訪問時,澄清川普威脅的「100%對中關稅不一定會實施」,且預期川習會仍將如期舉辦。他還認為,中方擴大稀土出口管制或許是出於3種原因:試圖轉移國內經濟低迷的焦點;掩蓋其透過購買俄羅斯與伊朗石油,資助戰爭的行為,或企圖在川習會前爭取談判籌碼。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如今也在14日接受《CNBC》採訪時,指控中國試圖控制全球科技供應鏈,且北京的措施將對全球半導體、人工智能、智慧型手機等多個產業造成廣泛影響。他補充,美國是否對中國輸美商品課徵100%的新關稅,取決於北京的行動,並透露川普仍希望與中國合作,且自己相信有機會解決關鍵礦產限制的爭議。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對此回應,中美9月舉行馬德里經貿會談後,美方不顧中方反復勸阻,短短20多天,密集推出20項對華打壓措施,嚴重損害中方利益,破壞雙方經貿會談氛圍。尤其是9月底,美方還祭出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穿透性規則,事實上將數千家中國企業延伸列入「實體清單」﹔同時,不顧中方磋商誠意,執意於10月14日落地對華造船301調查港口費措施,對中方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消極影響極為惡劣。
何詠前指出,中方對美方一系列做法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希望美方珍惜經貿會談成果,立即糾正錯誤做法,中方願與美方在相互尊重基礎上,通過平等對話的方式妥善解決各自關切。
何詠前續稱,中方近期祭出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依據法律法規,完善自身出口管制體系的正當做法,目的是防止稀土非法流向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不當用途,更好維護中國國家安全和全球共同安全。此次納入管制的境外稀土產品,只包括中國出口管制清單裡已經列管的稀土磁材及相關零部件、稀土靶材等產品。在措施發布前,中方向美、歐、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作了通報,澄清政策目標,減少誤解誤判,部分國家和地區表示理解,願意並正在與中方積極開展溝通協作;而中方也就出口管制措施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繼續就便利化開展友好溝通。
談及對涉美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何詠前透露,當地時間8月27日至29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赴美國,與美方圍繞落實中美兩國元首通話共識,就中美經貿關系、落實中美經貿會談共識等問題進行交流溝通,並就美對華造船等行業301調查限制措施等向美方提出交涉。近期,中方按照兩國元首通話共識和中美經貿會談共識,一直主動與美方就301調查限制措施進行磋商溝通,秉持建設性姿態,並提出相關合作建議。但美方態度消極,執意實施限制措施,中方不得不採取反制措施,包括依法依規對涉美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
何詠前放話,美對華造船等行業301調查及限制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法,嚴重損害中國相關產業利益,也會推高美國內通膨,損害美港口競爭力和就業,美方措施落地確實影響了全球供應鏈穩定、造成全球航運業混亂。中方相關反制措施是被動的防禦行為,是為了維護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必要之舉。中方希望美方能夠認識到自身錯誤行為,與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對話協商的正確軌道上來。
何詠前還回擊,美方的解讀嚴重曲解並渲染誇大中方措施,故意引發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實際上,美國的域外管轄措施由來已久,早在幾十年前開始實施。美國自2022年以來多次推出針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濫用美國最低含量0%、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等適用全球的域外管轄措施,脅迫各國聯合打壓圍堵中國。美方的說法是在「以己度人」,這恰恰證明美方自己在不斷泛化國家安全。全球的供應鏈安全穩定需要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共同維護。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