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影言》8號出口神改編 恐怖片教科書級

電玩改編的電影多半會「翻車」,原因在電玩架構原本就不一定適合大銀幕,過度改編讓故事失去原味,導致玩家不滿;但太忠於原作卻又難以將數個小時的劇情,濃縮近2個小時的片長中,這就是為什麼成功改編的電影少之又少。
然而《8號出口》不一樣,電玩本身沒有劇情可言,遊戲在「大家來找碴」中加入驚悚要素,單純要玩家在明亮的地鐵通道中向前走,一旦眼前的事物發生「異變」就要往回走,連續8次正確就能逃出生天。遊戲本身不是太難,生活感十足的舞台和詭譎氣氛,讓遊戲成為經典,也正因為「單純」,給了電影很大的改編空間。
電影成功的關鍵正是因為恰到好處的改編,簡單的遊戲配上簡單的劇情,若交給好萊塢不知會被魔改成什麼鬼樣子?而日本只是簡單地替主角加入了一些背景,暗示觀眾主角之所以進入「8號出口」無限循環是有原因的,點到為止反讓觀眾有無限想像,更在恐怖的氛圍中悄悄撒下溫暖的種子,94分鐘的片長讓人非常享受,絕對是部能讓人再三回味的好電影。
《8號出口》描述一名男子在搭乘地鐵時,於名為「8號出口」的地下道迷路。找到出口的方式很簡單,就是「不要忽略任何異變之處。若發現異變立刻回頭;若一切正常,就繼續前進。」偏偏異變的方式稀奇古怪,一旦錯過就要重頭開始,男子只能在無限的循環中慢慢崩潰……。
恐怖片要好看的關鍵在於「符合邏輯」,遊戲原作並沒有針對玩家是誰、為什麼進入無限循環的8號出口世界做出解釋,而電影就從這裡下手,故事一開始以第一人稱視角將觀眾拉近主角的世界裡,不僅讓觀眾快速感受社會的冷漠,也能迅速讓人看清主角優柔寡斷的軟弱性格,同時在進入異世界前了解主角面臨前女友懷孕、不知該如何是好的窘境。
在完成背景介紹後,隨即進入8號出口的世界,真要說缺點的話,就是在這時我對主角感到無比不滿,他完全無法接受自己鬼打牆的事實,拿著支氣管擴張劑吸個不停,整個人慌亂到把背包給丟了,倒在地上不斷啜泣……。幸好二宮和也是個帥哥,不然在恐怖電影裡看到這個軟弱又孬種的主角,大概看沒10分鐘就會被氣到離場。
導演也知道主角並不是有觀眾緣的類型,因此給了「迎面走來的男人」演出的機會。觀眾在這個他人視角裡開始了解8號出口的恐怖,這位大叔明顯比較冷靜、比較聰明,卻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崩潰,然後在心靈受到嚴重打擊後被吸收成為怪物。
所謂「故事要有邏輯」就體現在這裡,那個看似軟弱的主角,在8號出口世界若有似無的引導下,遇見了不太說話的男孩、遇見了本不該出現在此的前女友,一次又一次恐怖的「異變」降臨時,主角也跟著一點一滴成長。
也就是說,原本只是單純尋找出口的恐怖遊戲,在改編後變成改變自己、成為一位有肩膀、有擔當、能守護他人的過程。可憐的大叔沒有挺過,變成了怪物,主角則在自己孩子的守護下走向出口,換他去守護自己的孩子。
《8號出口》全程都在地鐵站裡,電影畫面與遊戲一模一樣,脫困方式也如出一轍,唯一的差別就是導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本就不俗的一朵花開得更美、更嬌豔。這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改編,精妙的程度可說是「教科書級別」,即使或多或少在中後段就能猜到結局,依然能讓人心滿意足地看完。我給《8號出口》象徵「強力推薦」的4.5顆柿子,恐怖氣氛到位,同時又充滿人情的好電影。
酸柿子點評:我唯一有意見的是「支氣管擴張劑」,前段拼了命吸,後段全都用不著,這吸的是安慰劑嗎?
影評等級:(0顆柿子~5顆柿子)
0顆柿子:影史奇觀;0.5顆柿子:不值一提;1顆柿子:絕對傻眼
1.5顆柿子:眉頭深鎖;2顆柿子:一陣尷尬;2.5顆柿子:尚未成熟
3顆柿子:可有可無;3.5顆柿子:瑕不掩瑜;4顆柿子:不看可惜
4.5顆柿子:強力推薦;5顆柿子:影壇經典
作者介紹:電影部落客「Mr.柿子」,從大學時代開始迷上電影,過著沒有電影活不下去的生活,曾經有一天趕過6場電影的瘋狂紀錄,誓言為每部看過的電影,寫一篇評述,至今已破千篇文章。
《本專欄固定每週五刊出》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 記者:卡優新聞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