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間到心靈的整理課 南大講座引導師生重新思考生活與自我

國立臺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4月8日舉辦博雅教育講座,邀請社團法人臺灣共融協會創會理事長周欣怡蒞校演講,分享「整理」背後的價值與哲學。她帶領現場師生跳脫傳統對「整理」僅止於收納的認知,進一步探討其作為面對自我與釐清生活選擇的過程。
周理事長指出,許多人對「整理」的認知往往停留在「囤積症才需要」或「有家庭責任才必須做」,然而真正的整理,其實是一場針對價值觀的反思與重整。她強調:「你現在的將就與委屈,可能來自於還沒找到真正喜歡的。」購物成癮背後,往往隱藏著對理想生活樣貌的摸索與試錯。
她進一步提出「必要、想要、需要」的三角辯證法,闡釋消費行為與個人價值之間的關聯。當物品過度堆積導致生活混亂,反映的往往是自我認知的模糊與情緒上的不安全感。真正的整理,不只是「斷捨離」技巧的應用,而是一種持續進行的自我對話與選擇練習—唯有停止將就,生活空間與心理空間才會真正打開。
周理事長也介紹她參與臺南市政府社會局推動的「收納整理師培訓計畫」。該計畫協助待業中的二度就業婦女重新進入職場,並透過整理服務支援弱勢家庭的居家環境改善。在培訓課程中,她鼓勵參與計畫的婦女,整理並沒有絕對的標準,更重要的是能夠真誠面對自身的需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整理方式。
透過本場講座,南大與會師生不僅對整理有了嶄新理解,更進一步意識到生活選擇與心理狀態的深層連結。從物品的取捨延伸至人生方向的釐清,這場演講激發大家以更開放的態度,正視自我、擁抱改變,讓整理成為認識自我、邁向生活質感的第一步。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5 14:25:50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