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社會科 勞動參與率、大武祠碑文入題
114年國中教育會考社會科相當生活化,新課綱著重勞動人權議題,今年考了勞動參與率、勞資糾紛;另有1題以北大武山大武祠與「高砂族」相關碑文為題材,讓考生判斷撰文背景。
國中教育會考第一天並未公布試題,教育部邀請多名資深教師解析試題,並分享最新的考試趨勢觀察。
新北市中平國中地理教師賈生玲表示,今年試題維持會考一貫的「難易適中」,題目著重跨科整合與資料解讀,考驗學生的統整、轉譯知識的能力。為了符合素養命題的情境,部分試題題幹稍長,但文字閱讀量和過去幾年相當,推估多數考生在時間內,仍可從容作答。
賈生玲提到,會考試題關注公共議題,例如第30題考到「碳匯」的觀念。題目出現專有名詞不用害怕,即便課程沒學過,也可透過題幹提供的定義,結合課本的知識背景作答。這一題就是讓考生判斷,如果要增加一國的碳匯,哪一種方法最適合。
高雄市明義國中歷史教師陳莉婷提到,第31題提供2張圖片,敘述前往北大武山登山的途中,見到大武祠和碑文,題目以白話文摘譯了部份,敘述「高砂族」在南洋作戰英勇,而立碑者是「高雄州知事」,考生可從這些線索,判斷出敘述的是日治時期,台灣的原住民族被政府徵召,前往東南亞地區作戰的歷史。
高雄市路竹高中公民教師師秀玲指出,108課綱(新課綱)著重勞動人權,去年就有出了1題,今年則考了2題,包括勞動參與率、勞資爭議。學生除了要了解課堂學到的觀念,也要多關心新聞時事,例如勞工加班、打卡的狀況等,未來成為勞工時,也更能保障自身的權益。
國中教育會考第一天並未公布試題,教育部邀請多名資深教師解析試題,並分享最新的考試趨勢觀察。
新北市中平國中地理教師賈生玲表示,今年試題維持會考一貫的「難易適中」,題目著重跨科整合與資料解讀,考驗學生的統整、轉譯知識的能力。為了符合素養命題的情境,部分試題題幹稍長,但文字閱讀量和過去幾年相當,推估多數考生在時間內,仍可從容作答。
賈生玲提到,會考試題關注公共議題,例如第30題考到「碳匯」的觀念。題目出現專有名詞不用害怕,即便課程沒學過,也可透過題幹提供的定義,結合課本的知識背景作答。這一題就是讓考生判斷,如果要增加一國的碳匯,哪一種方法最適合。
高雄市明義國中歷史教師陳莉婷提到,第31題提供2張圖片,敘述前往北大武山登山的途中,見到大武祠和碑文,題目以白話文摘譯了部份,敘述「高砂族」在南洋作戰英勇,而立碑者是「高雄州知事」,考生可從這些線索,判斷出敘述的是日治時期,台灣的原住民族被政府徵召,前往東南亞地區作戰的歷史。
高雄市路竹高中公民教師師秀玲指出,108課綱(新課綱)著重勞動人權,去年就有出了1題,今年則考了2題,包括勞動參與率、勞資爭議。學生除了要了解課堂學到的觀念,也要多關心新聞時事,例如勞工加班、打卡的狀況等,未來成為勞工時,也更能保障自身的權益。
- 記者: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7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