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22日辦音樂會 重現58年前卓溪布農族原音

台師大將於5月22日下午舉辦講座式音樂會,展示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錄製的珍貴布農族巒社群歌謠,重現58年前的東台灣布農族原音,並開放民眾免費入場聆聽。

台灣師範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布農族傳統音樂在台灣音樂史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源自郡社群的「祈禱小米豐收歌」(俗稱八部合音),更因獨特的演唱方式,經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介紹而揚名國際,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原住民歌謠之一,並轉化為布農族重要的族群認同象徵。

相較於廣為人知的郡社群音樂,花蓮地區的巒社群布農族音樂卻有顯著差異。台師大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呂鈺秀帶領學生前往卓溪鄉田野調查時,當地耆老高健雄便明確指出,巒社群並未演唱「祈禱小米豐收歌」,而是擁有獨特的「獵熊歌」等豐富的音樂文化。

在原住民族委員會經費支持下,呂鈺秀帶領團隊針對民國56年的錄音資料進行長達4年的深入研究,足跡遍及7個留存錄音的布農族部落。研究團隊除了翻譯歌詞、尋訪當年歌者的後代,建立其生命史,更深入詮釋歌謠的文化意涵,並進行聲音的修復工作。

在團隊努力下,不僅催生出收錄65首珍貴歌謠的專輯「聽見1967 東台灣布農族」,更促成台師大舉辦「卓溪布農族的原音重現與當代想像」講座式音樂會,展示卓溪布農族獨特的音樂文化,並開放民眾預先報名,免費入場聆聽。

台師大提到,音樂會邀請10名來自花蓮卓溪的布農族歌者親臨現場,展現傳統歌謠的魅力,呂鈺秀也將親自解說,剖析這些珍貴歌謠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意義;台師大音樂系作曲組教師黃苓瑄也和學生合作,以嶄新的音樂思維,在傳統布農族歌唱中融入現代聲響。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