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農村文化記憶 見證土地上的真功夫

守護農村文化記憶 見證土地上的真功夫

【記者 洪美滿/台北 報導】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於114年11月13日於臺中市中央書局舉辦《農村好藝:土地上的真功夫》新書分享會,透過書籍出版與成果展示,呈現臺灣農漁村文化技藝的保存、傳承與創新運用成果,並為即將啟動的115年度「農村好藝計畫」徵件活動暖身。

從保存到活用 讓技藝成為活的文化力量
農村水保署表示,「農村好藝計畫」自109年推動以來,致力於技藝的保存、傳承與活化應用,不僅維繫傳統,更鼓勵創新及活用。

多年來,許多農村耆老、職人與青年共同投入,有的將技藝結合環境教育,有的融入地方課程設計,也有開發出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家具與家飾。更有農村社區以文化體驗活動深化體驗內涵,讓技藝不再只是記憶中的名詞,而成為推動農村再生的文化能量。


守護農村文化記憶 見證土地上的真功夫
▲ 農村好藝書籍於臺中市中央書局辦理新書分享。

二十件經典案例 訴說土地上的真功夫
本書主編張琬琳老師指出,《農村好藝:土地上的真功夫》記錄了人們在田間、潮間與灶腳間延續的生活智慧與美學。

書中精選112至113年度20件經典案例,分為五大主題,涵蓋農耕、漁撈、食物加工、染織工藝與匠藝技術,展現臺灣農村多元的文化風貌。她表示,這些技藝不僅是手工技法的延續,更蘊含地方世代居民與自然共生的智慧結晶,體現土地孕育的文化韻味與生活哲理。期盼讀者能從中感受「真功夫」背後的溫度與力量。

豐碩成果展現 文化傳承開花結果
現場靜態展示亦呈現114年度「農村好藝計畫」的成果,包括22支文化技藝紀錄影片、傳承課程、多項文創商品等,並出版手冊、繪本及Podcast節目等多元成果。

展示案例從新北深坑的草厝崁厝工法、桃園和平濕地罾網漁法,到苗栗玻璃工藝、西拉雅竹工藝,以及泰雅與布農族婦女的苧麻織藝推廣等,內容橫跨族群與地域,並兼顧傳統技藝與語言記錄,為文化傳承與永續經營播下重要種籽。


守護農村文化記憶 見證土地上的真功夫
▲蘇副署長介紹與談分享者。

農村文化永續 邀請國人共同參與
村水保署強調,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集體智慧,不僅是歷史的印記,更是生活的力量。唯有世代相傳的堅持與創新,方能讓技藝薪火不滅、文化永續綻放。

誠摯邀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讓農村的「真功夫」走進生活、走向未來,使文化的根在土地中紮得更深、更穩,讓技藝在當代生活中持續發光,為下一代留下最珍貴的文化資產。(照片記者洪美滿翻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