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在杯中:咖啡產業的淨零挑戰與自然解方」論壇圓滿落幕——台大與暨大攜手共探綠色未來

「碳在杯中:咖啡產業的淨零挑戰與自然解方」論壇圓滿落幕——台大與暨大攜手共探綠色未來
由國立台灣大學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共同發起的「碳在杯中:咖啡產業的淨零挑戰與自然解方」論壇,於昨(5月27日)在台大校園盛大登場。此次論壇凝聚兩校學術與實務能量,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專家與代表齊聚一堂,聚焦氣候變遷下咖啡產業的永續轉型挑戰與創新機會,展現臺灣高教體系跨校協作推動碳中和願景的實力。

論壇由台大環工所終身特聘教授、同時也是暨大榮譽講座教授的蔣本基主持,匯聚多位重量級講者,包括TGC台灣咖啡莊園徐飴鴻董事長、暨大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戴有德特聘教授、成大陳維新特聘教授、中華採購協會廖國明理事長等,從咖啡的原產地生產、供應鏈管理、到後端資源循環利用,全面探討咖啡產業邁向淨零排放的多元實踐。

與會學者一致指出,咖啡產業從種植、加工、運輸到消費,每一環節皆蘊藏碳足跡與改善空間,面對全球氣候壓力,台灣有責任也有潛力成為咖啡永續發展的示範場域。論壇強調「全鏈條碳管理」是達成目標的關鍵,單點突破不足以回應複雜挑戰,唯有上下游串聯、橫向協作,方能實現產業減碳與經濟效益雙贏。

來自暨大的博士生路暢平分享其團隊研發成果,指出咖啡渣透過技術升級,可轉化為碳纖維、高分子材料、建材、電池元件及可分解塑膠,不僅具備環保優勢,也已吸引如Uniqlo、Nike、Toyota等國際品牌主動接洽合作。儘管目前仍處於投資期,產值潛力已估計可達數億新台幣,顯示資源循環與技術創新結合的市場前景。

戴有德教授進一步指出,2024年台灣咖啡進口量已突破4萬5千公噸,衍生的大量副產物若能有10%轉化為工業原料,每噸材料附加價值即高達1至2萬元,整體產值有望上看10億新台幣,為台灣經濟與環境永續發展開創雙重契機。

本次論壇也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技術面向對應SDG 9.4(綠色基礎設施)、SDG 12.5(減廢)、SDG 13.3(氣候行動教育),並提出智慧咖啡工廠、AI碳盤查等創新解方。國際合作方面,兩校推動與日本、泰國、越南等地進行綠色供應鏈對接(SDG 17),同時落實產學合作與全民教育(SDG 4.7),培育次世代低碳人才。

台大在論壇中發揮科技研發與永續策略引領角色,暨大則整合觀光與餐旅領域的產業實踐經驗,雙校攜手打造跨學科、跨產業的創新對話平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副校長曾永平強調:「咖啡產業的轉型絕非單一力量可為,唯有整合科技、政策與市場資源,才是推動永續的關鍵動能。」

「碳在杯中」論壇成功串聯學術研究與產業實務,也為台灣在面對全球碳中和趨勢下,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咖啡永續生態系鋪路。未來,兩校將持續深化合作,從知識交流走向實質行動,攜手為全球咖啡產業開創綠色轉型新篇章。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