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高溫易致魚群暴斃 北市建預警機制護河川水質
大暑將至,台北市環保局今天表示,考量連日高溫會降低水中含氧量,易導致魚群死亡,已在基隆河、淡水河等流域設置5座監測站,打造預警機制並加強巡查,避免河川水質惡化。
台北市環保局今天透過新聞稿說明,魚類對水中含氧量極為敏感,一旦溶氧量突然降低就可能造成魚群死亡,而夏季高溫本就會降低水中氧氣含量,若再發生突發暴雨、氣壓偏低等氣象條件,就更易導致水體缺氧惡化。
為即時掌握河川水質變化,環保局陸續在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及景美溪建置5座固定式太陽能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天候監控水溫、酸鹼值、溶氧與導電度等指標,打造死魚事件預警機制。
環保局表示,當監測數據顯示連續2天、每天連續5小時以上溶氧低於每公升0.3毫克,或連續3天高溫達攝氏36度以上時就會啟動應變,加強作業巡查、確認有無人為排放污染,並通知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加強截流與污水處理設施操作。
環保局統計,預警機制分別在112年啟動13次、113年44次、今年至今14次,若發現有魚屍就可即時打撈清理,避免有機物分解過程進一步消耗水中氧氣、河川水質繼續惡化。
台北市環保局今天透過新聞稿說明,魚類對水中含氧量極為敏感,一旦溶氧量突然降低就可能造成魚群死亡,而夏季高溫本就會降低水中氧氣含量,若再發生突發暴雨、氣壓偏低等氣象條件,就更易導致水體缺氧惡化。
為即時掌握河川水質變化,環保局陸續在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及景美溪建置5座固定式太陽能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天候監控水溫、酸鹼值、溶氧與導電度等指標,打造死魚事件預警機制。
環保局表示,當監測數據顯示連續2天、每天連續5小時以上溶氧低於每公升0.3毫克,或連續3天高溫達攝氏36度以上時就會啟動應變,加強作業巡查、確認有無人為排放污染,並通知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加強截流與污水處理設施操作。
環保局統計,預警機制分別在112年啟動13次、113年44次、今年至今14次,若發現有魚屍就可即時打撈清理,避免有機物分解過程進一步消耗水中氧氣、河川水質繼續惡化。
- 記者:中央社記者陳昱婷台北8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