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執法開單採人工審查 北市議員批增基層警壓力

議員指北市府增設科技執法設備,卻以人工審查影像開單舉發,造成基層員警壓力,建議可導入AI技術協助。北市交通大隊今天表示,科技執法違規舉發案涉民眾權利,未考慮AI開單。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曾獻瑩以質詢資料指出,北市警局自2020年推動科技執法,平均1年取締約2.6萬件,去年36.5萬件,估今年可能70萬餘件,市府積極推動智慧交通,後端行政與審核機制卻跟不上執法規模的快速擴張。

他說,以台北市警察局大安分局為例,轄區有29處科技執法據點,開出約11萬餘件罰單,但審查判斷違規影像,仍高度仰賴資深員警經驗及專業判斷。

此外,處理案件的員警僅7人,除要審查影像與製單,還需輪外勤、處理交通事故及申訴案,員警只能在下班或犧牲休息才能完成審查,長期對身心造成極大負荷。

曾獻瑩表示,警局應檢討開單流程,可導入AI技術進行影像初判,把人工集中處理需要判別的部分,才能提升整體效率。

北市交通大隊以文字回應,科技執法設備是採AI運算辨識車輛的行經位置、時間與現場道路標誌、標線及號誌,透過系統自動判斷違規行為與路徑,提升違規識別率。

警方說,駕駛有違規行為均由員警及主管從嚴初復審,且符合告發要件後,才能認證舉發,確實管控執法品質。

警方表示,科技執法交通違規舉發涉及民眾權利,目前未考慮AI直接開單,但為有效持續提升設備辨識精確度,將訓練並優化AI系統判讀功能,盼減輕審核員警負擔及縮短認證時間。

警方指出,各分局交通分隊共61人執行審核科技執法,且會視轄內科技執法案件數量多寡,滾動式檢討所屬審核人員數量與編排科技執法案件認證勤務時間。經統計今年1至6月科技執法取締33.5萬餘件,員警認證錯誤27件,占總舉發件數0.008%。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