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團憂校園愛心球增學校負擔 教部將審慎研議

教育部日前研擬中小學開放民眾借用球具。全教總今天表示,校園愛心球政策將增加學校額外負擔,呼籲立即停止;教育部回應,將審慎研議,初期在有意願參與的縣市及學校試辦。

教育部日前要求體育署盤點中小學的球具器材,開放給社區民眾在課後時間借用,引發基層教師反彈。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呼籲停止錯誤政策,不要讓基層學校徒增紛擾。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先前「班班有鮮奶」政策造成的問題讓人記憶猶新,教育部希望提倡全民運動,但不該讓學校成為政策提款機;學校的本質是教學,無論由學校或教育部提供球具,都會大量增加學校額外負擔,也可能影響教育現場,呼籲停止錯誤政策。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提到,教育部原本說球具由學校出,後來又變成中央出,政策反覆不明確,顯示還未想好,也欠缺對學校運作的理解和尊重;如果真要推動校園共享,可考慮先小規模試辦,跟有意願的學校和縣市合作試辦,並釐清責任和風險,別讓師生成為政策試驗的對象。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吳沛憶指出,開放球具的政策是不食人間煙火、罔顧基層教師權益,開放免費借用球具,勢必增加維護和人力成本,加重校園行政負擔;教師主要任務是照顧學生,教育部在推動政策前,應該先和基層溝通討論,不是等到政策出來後接到反彈聲音才踩煞車。

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葛如鈞表示,教育部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學校主要任務是教育學生,如果影響到老師上課品質,就本末倒置;教育部說球具不用登記、不用保管、追蹤,但若出現狀況或安全疑慮,後續由誰維修和檢核,這些行政作業都是負擔,教育部不應慷他人之慨,增加教師行政量,把公共責任轉嫁給學校。

教育部透過文字回應,「校園公共球」計畫原意在鼓勵全民運動、促進社區資源共享,期望讓校園成為學生與民眾皆可友善使用的運動場域;計畫自研議階段就以「不增加學校負擔、不動用既有球具資源、不涉及教師管理責任」為原則,無需由教師管理,相關經費由教育部支應。

對於外界的疑慮,教育部說明,在接獲各界意見後,會審慎研議具體可行的推動方式,初期將在有意願參與的縣市及學校試辦,並視實施成效審慎評估,相關經費跟採購作業及管理責任不會讓學校來負擔,也不會影響到學生上體育課的權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