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助生物多樣性 中華電玉山金一銀獲金獎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今天舉辦第3屆「2025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並頒獎表揚公民營單位,企業由中華電信、玉山金控及第一銀行獲得金獎。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為呼應國際生物多樣性發展趨勢,並鼓勵各界重視生物多樣性議題,積極參與「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等國際倡議,今年持續辦理「2025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選拔出16件優秀典範案例,肯定獲獎企業及公部門積極回應國際議題及參與倡議,促使各界更關注生物多樣性。
16個獲獎單位包括一般企業的營利組織及公部門等非營利組織,企業獲金獎的包括:中華電信、玉山金控及第一銀行;非營利組織獲金獎的有農業部林保署嘉義分署、交通部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雲林縣政府、林保署新竹分署。
中華電信為台灣電信業龍頭,出版國內電信業首本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報告書、打造黑面琵鷺棲地AI生態觀測系統、植樹3萬122棵樹、建置百種保育計畫首個示範場域;另外,復育台灣原生種受脅植物,並培訓127名員工成為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等。
玉山金控2024年推出「Farm to Table創新金融服務」,建構「永續金三角」合作模式,推動有機及環境友善耕作,至今已有256公頃友善耕地,正向影響範圍從花蓮擴及全台灣。
玉山金控在生產端推出「活力石虎融資專案」,鼓勵農友採用環境友善農法,導入輔導資源協助取得永續農業標章;中間運銷部分,玉山協助有機供應商建置資訊與金流兼具的數位平台,透過連結生產與消費,促進價值鏈永續轉型;同時於消費端提供「永續餐飲金融服務」,支持餐飲業者選用友善農耕食材。
第一銀行針對石化、採礦等高風險產業,除強化碳排揭露與氣候韌性要求外,也評估其對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的衝擊。至2025年3月,高風險資金曝險降至2.26%,並參與PCAF(碳核算金融聯盟)與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推動減碳與自然影響路徑規劃。
創新實務上,第一銀行攜手產官學研,推動如赤蛙復育、鳥類窗殺改善、蒲草吸管、藍碳研究與動物園環教等多項行動,涵蓋森林、濕地、城市與海岸等多元生態系;內部透過元宇宙綠色展館、企業內訓與社區課程深化自然風險意識。
林保署嘉義分署針對山麻雀、諸羅樹蛙等瀕危物種推動棲地營造與生態給付,並結合社區巡守與友善耕作;另透過公私協力,活化廢曬鹽田為候鳥友善棲地。長期輔導社區推動林業計畫,發展在地特色與夥伴關係;與鄒族合作推動狩獵自主管理,傳承傳統文化與科學管理,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林保署新竹分署媒合企業投入各類保育行動,如桂竹林更新、認養造林增進碳匯,結合原民知識修復步道促進文化與生態兼容發展,並運用智慧照明守護雌光螢族群。另外,也推動海岸淨灘、地質監測與環境教育等。
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2021年起投入動物路殺熱點改善,包括將腹地較大的橋下空間整理規劃為動物友善通道、設立警示標誌、施作防護網與綠籬;同時進行沿線動物監測以評估施作成效。近4年的持續改善、監測與調整下,每年中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路殺事件並未升高,近年也未再發生大型鹿科路殺事件。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為呼應國際生物多樣性發展趨勢,並鼓勵各界重視生物多樣性議題,積極參與「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等國際倡議,今年持續辦理「2025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選拔出16件優秀典範案例,肯定獲獎企業及公部門積極回應國際議題及參與倡議,促使各界更關注生物多樣性。
16個獲獎單位包括一般企業的營利組織及公部門等非營利組織,企業獲金獎的包括:中華電信、玉山金控及第一銀行;非營利組織獲金獎的有農業部林保署嘉義分署、交通部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雲林縣政府、林保署新竹分署。
中華電信為台灣電信業龍頭,出版國內電信業首本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報告書、打造黑面琵鷺棲地AI生態觀測系統、植樹3萬122棵樹、建置百種保育計畫首個示範場域;另外,復育台灣原生種受脅植物,並培訓127名員工成為樹木碳匯公民科學家等。
玉山金控2024年推出「Farm to Table創新金融服務」,建構「永續金三角」合作模式,推動有機及環境友善耕作,至今已有256公頃友善耕地,正向影響範圍從花蓮擴及全台灣。
玉山金控在生產端推出「活力石虎融資專案」,鼓勵農友採用環境友善農法,導入輔導資源協助取得永續農業標章;中間運銷部分,玉山協助有機供應商建置資訊與金流兼具的數位平台,透過連結生產與消費,促進價值鏈永續轉型;同時於消費端提供「永續餐飲金融服務」,支持餐飲業者選用友善農耕食材。
第一銀行針對石化、採礦等高風險產業,除強化碳排揭露與氣候韌性要求外,也評估其對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的衝擊。至2025年3月,高風險資金曝險降至2.26%,並參與PCAF(碳核算金融聯盟)與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推動減碳與自然影響路徑規劃。
創新實務上,第一銀行攜手產官學研,推動如赤蛙復育、鳥類窗殺改善、蒲草吸管、藍碳研究與動物園環教等多項行動,涵蓋森林、濕地、城市與海岸等多元生態系;內部透過元宇宙綠色展館、企業內訓與社區課程深化自然風險意識。
林保署嘉義分署針對山麻雀、諸羅樹蛙等瀕危物種推動棲地營造與生態給付,並結合社區巡守與友善耕作;另透過公私協力,活化廢曬鹽田為候鳥友善棲地。長期輔導社區推動林業計畫,發展在地特色與夥伴關係;與鄒族合作推動狩獵自主管理,傳承傳統文化與科學管理,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林保署新竹分署媒合企業投入各類保育行動,如桂竹林更新、認養造林增進碳匯,結合原民知識修復步道促進文化與生態兼容發展,並運用智慧照明守護雌光螢族群。另外,也推動海岸淨灘、地質監測與環境教育等。
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2021年起投入動物路殺熱點改善,包括將腹地較大的橋下空間整理規劃為動物友善通道、設立警示標誌、施作防護網與綠籬;同時進行沿線動物監測以評估施作成效。近4年的持續改善、監測與調整下,每年中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路殺事件並未升高,近年也未再發生大型鹿科路殺事件。
- 記者: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6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