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保育行動~友善草鴞標章成果發表在高雄翰品酒店

餐桌上的保育行動~友善草鴞標章成果發表在高雄翰品酒店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與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及屏東縣政府聯合推動「餐桌上的保育行動—友善草鴞標章成果發表」,於7月23日在高雄翰品酒店隆重舉行。活動邀集高雄與屏東地區共8位獲得「友善草鴞標章」農友,攜手4家綠色餐飲指南餐廳,以草鴞標章農產品為食材,端出一道道結合永續精神與在地風味的生態料理,呈現從產地到餐桌的保育行動成果。活動當日亦發表『友善草鴞農產品資訊網』,讓民眾更瞭解標章的意涵,並知道每樣農產品生產地與農友故事,希望透過這樣的公開平台,吸引大家對草鴞保育的支持。

活動餐會以「餐桌上的保育行動」為理念,呈現「草鴞保育」入菜,具體將生態保育融入日常飲食。由4家知名綠色餐飲,包括GIEN JIA挑食、美蔬齋、龜時間goöod time及高雄翰品酒店的廚藝團隊共同設計菜單,將草鴞融入料理命名與發想。從採用友善草生耕作的田園蔬菜,到使用自然農法的水產與風土作物,菜品「草鴞田園蔬菜」、「水圳溪戲米胚芽」、「微酵時蔬與煙燻紅甘魚」,不僅味美,也傳達著對土地與生態的尊重。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楊瑞芬分署長表示,自110年起與高雄市政府與屏東縣政府合作,推動「生態服務給付」,以獎勵機制鼓勵農友採取友善農法,包括草生栽培、不用除殺草劑與老鼠藥、架設猛禽棲架,已有超過百位農友響應,耕作面積超過100公頃。在此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推動「友善農產品標章」,成爲繼石虎、諸羅樹蛙後第三個以野生動物爲主軸的標章制度,透過具體標準與認證機制,讓農民參與保育行動的成果可備社會辨識與支持。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楊瑞芬分署長再說明,繼今年4月16在屏東有9位農友加入草鴞友善農產品標章,今天有8位農友新加入友善草鴞標章,顯示農友對標章制度的高度肯定。本次活動為了將農產品與生活有具體串連,藉由綠色餐飲指南,透過生態廚師將友善草鴞農產品入菜,不但可以吃到食材天然地甜美味道,又可以達到保育目標。屏東分署會持續擴大標章農友輔導與認證數量,深化標章制度與市場通路、餐飲採夠、公部門合作的接軌。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羅尤娟組長表示,草鴞是唯一棲息於淺山草叢的貓頭鷹,白天築巢於草地、晚上才出來農田覓食,田間是對草鴞很重要的棲地,感謝高雄市政府及屏東縣政府一起推動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讓田間減少農藥的使用,感謝屏東分署推動標章與綠色餐廳的結合,讓消費者能透過飲食方式,一起加入保育草鴞的行動。對於保育工作人員而言,剛好分享ㄧ個好消息,4年一次的草鴞調查最近有新的結果,就是目前在濁水溪一帶也有監測到草鴞出沒的紀錄,表示草鴞族群有增加趨勢並往外擴散,未來亦將持續與大家一同努力。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姚志旺局長表示,高雄市政府長期配合生態保育工作,草鴞已經擴及到中部,這樣的保育行動、值的欣慰;最辛苦的農民為了五大承諾,配合生態保育措施進行管理與生產農產品,在這場發表會,透過翰品酒店與綠色友善餐廳的展現,期待可以讓更多消費者認知並一起支持友善草鴞農產品。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陳美智副處長,屏東縣政府於自然保育上一直不遺餘力,看到農友也來到現場,共同介紹用吃來實際支持草鴞保育行動,未來推廣友善農產品,縣政府責無旁貸,感謝翰品酒店及農友一同加入友善食材的推廣,為草鴞保育付出努力。

高雄翰品酒店林俊宇總經理表示,現在飲食非常精緻化,而推廣友善草鴞農產品標章,不只飲食精緻,同時兼顧永續意義,具有共同推動友善標章的意義。

綠色餐飲指南召集人何佳穎表示,當初第一次見到草鴞,就在思考有沒有辦法透過吃、讓草鴞回到這塊土地上,讓環境、人類與生態共好,因此帶餐廳主廚到生產現場認識食材,讓農友的友善農產變成餐桌上的美食,在今天從高雄開始,也期待未來友善農產可以進入其他縣市,讓健康、永續食材一起進入生活。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洪孝宇助理教授表示,農田的操作,對於黑翅鳶、草鴞等瀕危物種一直有著極大的影響,有農友加入促進瀕危物種棲地改善的保育行動,相信能讓大家見到農地保育的重要。

今天獲得友善草鴞標章認證的農友吳禹宏先生說道,原先只想申請草鴞棲架的架設,在參與生態服務給付以及友善草鴞標章認證說明會之後,覺得即便田區還沒有看到草鴞出現,但是、為了讓草鴞有更多的棲息空間,願意加入標章認證,為台灣的生物多樣性而努力。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最後表示,今天的餐會不僅是一場美食盛宴,更是一場號召全民參與的保育倡議,邀請大家從日常的餐食開始,逐步為維護台灣生物多樣性共盡一份心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