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童體重16公斤 醫:含糖飲當水喝恐傷專注力

台灣每4學童就有1個小胖子,柚子醫師陳木榮分享曾在診間遇過重達16公斤的3歲胖娃,嚇壞醫療團隊,想洗掉小胖子國的稱號,營養與運動是關鍵,尤其含糖飲易肥,還侵蝕專注力。

依據教育部發布民國112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全台灣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23.8%,國中學童盛行率為28.6%,顯示全台平均每4名學童,就有1個人過重或肥胖的問題,現在孩子肥胖比例越來越高,兒科診所醫師非常有感。

被稱為「柚子醫師」的開業兒科診所醫師陳木榮今天在兒童健康體位記者會分享,現在很多家長帶著生病的孩子來診間,幫孩子量體重時,醫護人員常會驚訝地發現許多孩子過重,曾遇過3歲的孩子體重竟高達16公斤,讓人不禁疑問,到底該依年齡還是體重來給藥。

陳木榮說,許多家長會抱怨孩子不吃正餐,只吃零食和喝含糖飲料,這些零食與飲料熱量可能相當於1個便當的熱量,提供的只是空熱量,缺乏孩子成長所需的蛋白質與維生素,甚至還會抑制生長激素。含糖飲料還會讓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應避免讓孩子攝取。

陳木榮提到,遇過不少家長反映孩子挑食、教不聽,但深入了解後才會發現,孩子的爸爸就是挑食鬼,在家根本就不愛吃蔬菜、水果,孩子自然跟著模仿。身教勝於言教,良好的飲食習慣應從家長做起。

陳木榮提醒,運動與飲食習慣也一樣,並非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情。如果家庭中缺乏運動風氣,家長整天看電視、滑手機,孩子怎麼可能主動動起來,父母應以身作則,帶著孩子一起運動。

陳木榮呼籲,家長千萬別以為孩子讀書辛苦,就合理化沒時間運動。其實,有運動習慣的孩子考試表現往往比不運動的孩子更優秀。運動不僅能帶來快樂,還能刺激生長板,有助讓孩子「高人一等」。跑步、騎腳踏車、游泳等,都是適合孩子的良好運動方式。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沈靜芬說,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專家建議要改善兒童肥胖的問題,肥胖不是孩童的個人問題,孩子受到家庭教育影響很深,家庭飲食與運動習慣與孩童體位息息相關,從備餐、運動習慣開始,家長應以身作則,陪著孩子維持健康體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