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啟動國際進駐新頁 義大利學者茱利亞.科列諦展開首波研究

國立臺灣美術館日前(9/26)舉辦「駐館研究員見面會」,為全新國際駐館計畫「國美進駐」(NTMoFA International Residency)揭開序幕。今年首位駐館研究員、義大利策展人暨藝術史學者茱利亞.科列諦(Giulia Colletti),自全球53國、183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已於9月20日進駐國美館,展開為期一個月的研究計畫《地層下的抵抗:後工業臺灣女性遺緒與科技想像》。
國美館表示,「國美進駐」是館方首度以研究為導向的國際駐館計畫,邀請藝術家、策展人、評論家與藝術史學者進駐,以館藏與臺灣藝術史、科技藝術為基礎展開研究,並透過公開活動與社會共享知識成果。計畫自啟動以來,已受到國際廣泛關注。
科列諦的駐館研究將批判性地探討現當代藝術家如何回應由科技塑造的基礎設施景觀,並關注20世紀工業化所帶來的多重危機。此外,她的駐館研究將聚焦於工業遺緒的殘留痕跡,特別是臺灣礦業史中被忽視的女性角色,以及探討掠奪性系統(extractive systems)如何持續改變環境條件與社會組織模式。她的研究以國美館典藏作品梁正居的〈礦場女工(北勢溪)〉為起點,這件作品與她的研究主題呼應,並作為探討臺灣工業歷史相關議題的重要參照。
在9月26日舉辦的「見面會」中,科列諦分享了其策展理論,將臺灣海山煤礦及女性礦工經驗置於全球地下勞動與科技知識論的脈絡之中。她強調連結臺灣在地歷史與跨國對話的重要性,並延伸她於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MMCA)的前期研究,同時與其擔任共同策展人的克羅埃西亞第5屆工業藝術雙年展(The 5th Industrial Art Biennial)計畫《龐大自動機器》(The Vast Automaton)相呼應,此雙年展獲得義大利文化部第13屆Italian Council計畫支持。
除了「駐館研究員見面會」,科列諦將於國美館舉辦兩場公開活動:首先是10月8日的影片放映暨討論會,將探討臺灣當代藝術家如何回應工業化與科技想像。接著是10月18日的駐館成果發表暨座談會,屆時她將分享其階段性研究成果,並以比較的與跨國的視角,反思臺灣文化與環境歷史。
國美館長陳貺怡表示,若要重新建構與詮釋臺灣藝術史,必須納入國際研究者的視角。透過國美進駐,期望將臺灣置於全球藝術史的論述之中,同時深化國美館對自身館藏的理解與再詮釋。
隨著本次計畫的啟動,「國美進駐」成為臺灣首個以研究為導向、由國家級美術館主導的國際駐館計畫。該計畫提供駐館學者超過兩萬件館藏作品、圖書資源與研究網絡的使用機會,並促進國際學者與臺灣學者、藝術家的知識交流。
關於駐館研究員
茱利亞.科列諦(Giulia Colletti)為義大利策展人暨藝術史學者,其研究聚焦於由礦業地景(mining territories)與運算系統(computational systems)所塑造的巨型結構景觀。她的研究受到東南歐、東亞宇宙技術(cosmotechnics)觀點的啟發,探討科技知識論體制的深遠影響。她的長期與藝術家合作,策展實踐聚焦於探究掠奪性模式(extractive paradigms)、生態侵蝕(the erosion of living matter)與推測性的世界建構,並關注生物圈與科技圈之間的交互影響,以及這樣的連動關係如何形成新的世界建構方式。
她現為第5屆工業藝術雙年展共同策展人。2019年至2025年間擔任義大利里沃利城堡當代藝術博物館(Castello di Rivoli Museo d’Arte Contemporanea)數位與公共計畫策展人。她同時任教於ABADIR設計與視覺傳達學院(Accademia di Design e Comunicazione Visiva),教授當代藝術,並擔任國際專案「水之身體」(Bodies of Water)學術統籌。2019年,她成為格拉斯哥藝術學院首屆策展研究員,並曾受邀於哥倫比亞大學(CAMS)、金斯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開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Cape Town)及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等多所學術機構演講。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02 13:48:34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