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永超越邊界生物科技報告 AI、併購、數據 驅動產業新格局

全球生物製藥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資金環境收緊、監管政策持續變動、關稅與地緣政治重塑供應鏈版圖。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舉辦「2025安永超越邊界生物科技產業報告發表會」,匯聚專家們剖析生技產業最新趨勢,以及企業在風險與機會環境並存環境中致勝的關鍵。
AI與智慧醫療 提升臺灣國際競爭力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致詞表示,在高度不確定的市場中,企業如何配置資源、聚焦關鍵資產,並以AI等創新科技提升效率將成為關鍵。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分享,由於臺灣醫護人員短缺等現象,工研院首創以臨床語料結合Agentic AI,打造智慧醫療共創平台,助力醫護提升效率,並邀請更多生技業者共同合作,從臺灣走向國際。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受邀於會中分享,自2007年至今,臺灣的生技產業整體市值已成長超過14倍,且擁有完善的生技法規,確保產業合規發展並促進創新。此外,臺灣擁有強大的電子與ICT供應鏈,導入AI與IOT等技術,為智慧醫療提供技術支撐。臺灣藥品的創新策略包括協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強化CDMO供應鏈銜接國際市場、鼓勵創新研發推動產業成長動能,以及強化國際創新研發合作並吸引國際大廠來臺投資。
全球生技醫療產業面臨挑戰 資本支出與研發持續加碼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執業會計師王彥鈞分享<2025超越邊界生物科技產業報告>指出,隨著美國和歐洲的融資環境低迷,大型製藥公司因不確定性或監管壓力而推遲併購計畫,全球與臺灣生技業者需重新思考資本配置與研發投資策略。
全球生技公司依舊將研發視為成長引擎,2024年全球生技公司平均有33%資金投入研發,高於2015年的25%,研發支出占銷售比也從17%攀升至23%(表一)。大型製藥公司的資本支出占比達10%,預期2025年續增,顯示產業在逆風中仍積極布局創新。臺灣生技產業上市櫃公司表現亮眼(表二),2024年營收達新臺幣3,666.8億元、淨利成新臺幣238.4億元,研發投入達新臺幣317.4億元,其中製藥產業表現最為突出,營收新臺幣1,692.9億元占上市櫃生技公司總營收46.7%,研發投入新臺幣216.5億元占上市櫃生技公司總研發費用68.24%;製藥產業中的新藥開發公司研發投入約為新臺幣152.31億元,占其營收比重達77.3%,凸顯研發驅動成長的重要性。
融資動能回到疫情前常態趨勢 AI與數據:生技產業的下一個競爭優勢
2024年美國與歐洲有30家生技公司完成IPO,募資總額約40億美元,較前兩年略微回升,但創投成長 34%,達到 247 億美元,為 2021 年以外的最高紀錄水準,創投資金規模已大致回穩,但進入「新常態」:資金集中於少數公司,並傾向於規模更大的融資輪次。2024年臺灣上市櫃生技公司募資25件(表三)、募資金額新臺幣279.39億元,年增率大幅增加54.8%。其中IPO募資額占比63%,募資金額較2023年大幅增加799.7%,展現投資人對生技產業長期成長的高度期待。
王彥鈞指出,關稅與總體經濟動態變化的影響下,同時對持續創新的迫切需求,生技產業正積極探索AI與數據驅動的新模式。安永調查,有77%全球企業領導者認為AI已提升營運效率,87%生技產業投資運用AI平臺加速藥品研發,84%生技產業CEO同意要優化AI的影響,需要專注於資料品質和整合,顯示AI與數據資產不僅降低成本、縮短研發時程,更將成為生技產業的核心資產。
全球熱點領域:GLP-1、ADC、ATMP/CGT 推升CDMO需求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專案組長賴瓊雅談到全球醫藥產業關鍵脈動,以癌症、免疫、糖尿病與減重藥(GLP-1)為巿場成長主力,產業投資熱區為GLP-1、ADC及ATMP/CGT,帶動CDMO需求。地緣政治與關稅衝擊使缺藥成為長期議題,供應鏈韌性與在地化成為新常態,國際藥品韌性政策及定價新制將重塑藥品上市與價值溝通策略。她建議臺灣生技業者善用「韌性+證據+製程」三大槓桿,鎖定國際易缺藥品項與未來 10年專利到期潮的生物相似性藥,結合政策與資源,促進本地研發能量與國際接軌,以藥物韌性及先進製程策略合作與技術導入,掌握市場重組的新契機。
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Head of Go to Market Capabilities周凱彤分享AI策略,展現AI在研發與營運全流程的深度應用。隨著生成式 AI 與機器學習工具的發展,企業嘗試透過整合數據資源、優化流程決策,來提升研發效率與病患照護體驗。例如,AI系統可運用數據與機器學習,提供與醫療專業人員互動,包括溝通內容、時機與管道的最佳行動建議,打造個人化的客戶體驗。
併購與策略聯盟:打造第二成長曲線
併購與策略聯盟被視為生技業的「第二成長曲線」,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劉安凱指出,生技公司近年來從併購取得的營收占比已達44%(表四),超越內部研發產品貢獻。雖然2024年大型併購趨緩,但2025年全球前25大生物製藥公司仍握有高達1.3兆美元的併購火力,加上2030年專利到期將帶來2,400億美元成長缺口,驅動產業進行「更小、更精準」的併購與策略合作。此外,策略聯盟能讓大型藥廠接觸新穎且具潛力的技術,同時承擔較低的風險,也使得生技公司產生興趣。
面對資金緊縮與產業轉折,生技業者若能靈活運用AI、數據資產與併購策略,將在下一波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創造永續成長的新價值。
- 記者:中央社財經訊息服務20251003 16:59:33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