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表揚2025「臨床醫學教育貢獻獎」4得獎人

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教育基金會2025年第19屆「臨床醫學教育貢獻獎」評選揭曉,在臨床醫學領域表現優異的魏長菁醫師、梁信杰醫師、徐毓嶸醫師及吳惠足護理師4人,分別在「教學實務」、「課程設計」、「教育研究」、「輔導諮詢」專業表現優異、脫穎而出獲獎,江安世校長於10月15日上午在校院行政會議中公開表揚,各頒贈獎杯一座及獎金10萬元。
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教育基金會於2007年由校務顧問陳偉德講座教授、簡慧麗夫婦捐贈百萬元創辦,為提攜後進設置「臨床醫學教育貢獻獎」,迄今邁入第19年,藉以激勵優秀熱忱的臨床教師,從事攸關生命健康的臨床教學實務、課程設計、輔導咨詢、行政領導或教育研究等臨床教學活動,且有卓越事蹟、特殊貢獻或具體成果者,頒予臨床醫學教育獎及獎金獎勵。
今年榮獲19屆「臨床醫學教育貢獻獎」4位得獎人的傑出表現如下:
魏長菁醫師(Dr.Chang-Ching Wei)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現任醫學系教授、兒童醫院教學研究部主任及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深耕臨床醫學教育多年。
魏醫師多次擔任醫五至醫七年級醫學生之生活導師與教學推動者,積極引導學生成長;魏醫師長期投入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強調「以病人為中心」與「自我導向學習」,設計小組討論、病歷分析及真實案例教學。參與教案編寫與審查,曾以兒虐社會事件設計PBL教案,結合急診、社工及多專業合作,獲選為醫學系教材。負責兒童醫院腎臟學及過敏免疫風濕學章節編寫與影音教材製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臨床能力提升。魏醫師擔任生活導師期間,定期舉辦師生餐敘,主動關心學生學習與生活,並分享醫學生涯經驗。對於學習或身心困難學生,積極輔導、媒合同儕伴讀,與校方及家屬密切合作,及早介入協助,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展現教師責任與關懷。魏醫師具OSCE國家考官資格,連年擔任校內考官,負責兒童過敏及腎臟疾病臨床技能考題設計與修訂,強化學生臨床思維與應試能力。長期推動全人醫療及醫學倫理教育,主持多項全人照護研究計畫,促進跨專科團隊合作,設計PBL倫理案例,並負責兒童醫院每季「醫法倫」討論會,帶領學生討論臨床爭議個案,有效強化醫學倫理認知與同理心。
魏長菁醫師於「教學實務」、「輔導諮詢」上表現優異,獲頒臨床醫學教育貢獻獎。
梁信杰醫師(Dr.Shinn-Jye Liang)畢業於本校中醫系及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自1999年進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服務以來,梁醫師於2006年晉升為胸腔科主治醫師,並於2014年起擔任內科加護病房主任。自2024年起,他更成為內科部第一屆臨床訓練科主任,積極參與醫學生及住院醫師的培訓規劃。
梁醫師多年來擔任實習醫學生的生活導師及胸腔科的教學推動者,參與高擬真模擬訓練、PBL及OSCE教學。他不僅協助撰寫教案,還擔任引導老師及評分考官。梁醫師在胸腔及重症領域的深耕,致力於急重症經驗的傳承,特別重視基礎知識的培養,以幫助年輕醫師建立扎實的臨床思辨與判斷能力。作為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梁醫師擅長推動跨團隊的臨床照護及跨領域的學習。他帶領年輕醫師整合不同專業,促進跨科別的合作與學習。透過有效的協調與溝通,梁醫師引導團隊執行整合性治療,利用個案進行深入討論,強調情境引導與互動式學習,深受學生的讚譽。在重症醫學中心的教學規劃中,梁醫師主辦了ECMO Crush Course,邀請不同專業的重症醫師授課,課程內容涵蓋ECMO全人照護的理念。自2022年起,他參與更新重症照護系列課程,通過臨床個案討論,引導學生將基礎知識應用於實際照護中。此外,他擔任3屆血行動力學工作坊的主要課程規劃與設計者,使本院的重症課程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梁信杰醫師重視基礎知識與臨床應用的銜接,並積極促進跨領域的合作。在「教學實務」與「課程設計」方面表現突出,因此獲頒臨床醫學教育貢獻獎。
徐毓嶸醫師(Dr.Yu-Rung Hsu)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及醫療品質部品質顧問醫師,並擔任台灣急診醫學會「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委員會」副主委,長期致力於醫療品質改善及醫學教育。
徐醫師為資深的ACLS與ETTC指導員,長期參與院內外急救訓練課程,透過標準化教學與情境模擬,提升學員對高風險臨床情境的處置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其於本院擔任多梯次醫學系臨床高擬真模擬訓練課程講師並擔任多年臨床倫理學課程種子教師,設計包含急症處置、倫理衝突、醫療錯誤處置等符合急診實務的臨床主題,有效引導學生於模擬中學習臨床決策、溝通與反思。除了親自參加醫策會高擬真模擬競賽外,徐醫師更積極擔任引導與推廣角色,後續輔導多梯次院內各職類同仁參與該競賽活動,擴大高擬真教學的效益與院內教育文化的深化。無論於實習醫學生ACLS 課程中針對學員操作細節與團隊默契給予即時引導,或是在急診高擬真模擬教學中細緻捕捉學員在溝通、倫理及臨床判斷上的盲點,在高強度的急救模擬訓練現場中,展現出極為敏銳的觀察力與精準的教學回饋能力,以溫和且具啟發性的方式引導學員反思精進,為臨床模擬教育注入極具溫度與深度的力量。
徐毓嶸醫師在臨床教育熱誠付出,在「教學實務」與「課程設計」上表現優異,獲頒臨床醫學教育貢獻獎。
吳惠足護理師(RN. Huei-Chu Wu)畢業於中台科技大學護理助產科,並於111年取得本校醫務管理碩士學位,從手術室病人照護到麻醉部品質管理,累積數十年臨床經驗,使其對臨床流程、醫療風險與病人安全具深厚理解,深刻體會「醫療專業的本質,來自不斷學習與傳承」。
自107年起全職投入技能與模擬訓練中心,推廣超音波教學與課程設計。推動「超音波種子教師訓練制度」,實踐「Student as Teacher」理念,協助實習醫學生由學習者蛻變為助教,建立正向教學傳承文化,至今已培訓290人投入現場教學。另為五、六年級實習醫學生規劃《大手中手拉小手超音波工作坊》與《醫學影像部課程》,每年辦理逾45場,並持續推動主題式系列課程(腹部、心臟、血管、肌肉骨骼等),迄今已累積逾300場。在病人安全方面,參與侵入性技能訓練與授權制度規劃,建立操作分級與技能評量,讓實習醫學生於進入臨床前獲得標準化訓練,有效降低臨床風險。此外,積極參與醫學教育委員會、擔任BLS課程指導講師,並推動品管圈活動,從制度規劃到現場執行皆全力以赴。多年來持續致力於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實習醫學生實務能力與臨床倫理,並將病人安全與全人照護理念融入課程核心。
吳惠足護理師在「教學實務」、「課程設計」上表現優異,獲頒臨床醫學教育貢獻獎。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15 11:28:59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