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蕙蓮指經濟弱勢不該成學習阻礙 東海「學習取代工讀」打造新型助學機制

羅蕙蓮指經濟弱勢不該成學習阻礙 東海「學習取代工讀」打造新型助學機制
為協助學生減輕經濟負擔、專注投入學業,東海大學近年積極推動「勵學基金」,以「學習取代工讀」為核心理念,透過制度化的學習輔導與獎助機制,陪伴經濟弱勢學生在兼顧課業的同時也能滿足生活需求,打造全臺大學少見的助學新模式。

東海大學日前舉辦「2025勵學基金學生感恩暨婦女會資深志工表揚大會」,邀集學生、捐款者、婦女會志工、校友與師長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勵學基金的成果,並向資深志工致上敬意。活動中,受助學生也分享參與輔導後的學習收穫與成長。

校長張國恩表示,學校期望以「學習取代工讀」的方式,讓同學能把時間投入課業與能力培養,在無經濟壓力之下安心就學。他並感謝東海大學婦女會、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TEFA)以及社會各界的長期支持,使學校得以向教育部申請相對補助,讓每一筆善款都能發揮雙倍效益,專款專用於學生。

張國恩指出,勵學基金計畫由學務處主導推動,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設計出「樂學培育、課業輔導、跨域學習、共通職能、職涯輔導、各系專業學術實踐」6大輔導機制,同時搭配校內的「學習規劃師制度」,協助學生在就學期間兼顧課業發展與生活支持。

婦女會會長羅蕙蓮表示,婦女會自1957年成立以來,從最初推著小推車販售牛奶與小點心起步,將節省下的每一分錢投入助學與公益。她說,10年、20年、30年、40年的志工服務,看似只是一串數字,實則代表著無私的愛與奉獻,是一場仍在持續奔跑的馬拉松。羅蕙蓮指出,經濟弱勢不該成為學習阻礙,期盼透過「學習取代工讀」的新型助學機制,讓同學能在東海安心求學,並在未來把這份溫暖化為愛的種子,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

為感謝資深志工多年來的付出,婦女會不僅於會中公開表揚,更特別準備由藝術大師李國欽設計,象徵純潔、韌性、和平與正義的百合花作品,致敬志工們無私奉獻的精神。

一位擁有42年資歷的資深志工盧靜芬師母分享,當年加入東海大學婦女會,備受婦女會眾師母們的疼愛。一路從被接納、被關愛,到如今能以志工的身分回饋與服務,真是上帝所賜最大的恩典。婦女會的志工們在東海多年來無私的付出,雖然難以量化,卻是最珍貴的力量。期盼志工們繼續互助互愛,讓婦女會持續發光發熱,成為東海最美的風景。

張國恩表示,羅蕙蓮會長帶領婦女會,以不間斷的愛與奉獻支持學生,讓孩子得以在東海安心就學。他也期盼這份溫暖能持續傳承,延伸到下一代。

TEFA副董事長李基正分享,過去帶領學生赴企業實習時,曾看到不少學生為了負擔生活費而在外打工到深夜,令他十分不捨。也因此,他充分肯定勵學基金「以學習取代工讀」的理念,並鼓勵符合資格的同學踴躍申請。他勉勵學生:「等你們未來畢業、有能力時,也能把今天所得到的幫助再傳承下去。」

學務處也在活動中分享勵學基金的成果。學務長龍鳳娣表示,在一次次的頒獎典禮上,看見同學站上舞台,自信地分享自己的成長與改變,內心總是深受感動。她也特別感謝各界捐款者的支持,「因為有婦女會、師長與捐款人始終在背後支持,我們才能持續獲得教育部的肯定,讓資源得以延續。」她鼓勵學生記得今日所有在場陪伴者的心意,相信未來也能將這份大愛傳承下去,回饋社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