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應納入不同族群與暴力預防因應機制 婦援會提四點建議

【記者 沁諠/台北 報導】最近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2025年出版已陸續分送給民眾的《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內容,新增嬰幼兒、高齡者、寵物準備事項以及心理支持。婦女救援基金會肯定政府新版手冊考量不同年齡、毛小孩需求,但亦發現此改版內容缺乏對於123萬的身心障礙者族群面對危機災難時的需求與因應內容,以及災難時常見物資缺乏產生搶奪物資暴力和性別暴力預防與因應相關內容,因此參考各國資料提出四點建議並提出具體作法,期盼政府補強內容,使全民在危機前、中、後都能受到完善保護。
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於2023年已有提出《全民國防應變手冊》,於2025年9月再發布出版《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內容新增不同年齡、心理及毛小孩需求與因應,例如新增嬰幼兒、高齡者、寵物的日常備災建議,並加入心理支持篇章,如「當我感到焦慮」以及「如何與孩子討論危機與軍事侵略」等,使得手冊更為符合現實需要。然而,婦援會進一步檢視發現手冊缺乏不同障礙族群之視角,對於避難所/收容所/救濟站等設施空間未有不同性別、年齡、障礙者的隱私使用指引,也未有危機發生時常伴隨生存暴力與性別暴力預防與因應指引,更無身心障礙者或兒童所需的易讀版圖文指引。因此,婦援會特以收集參考瑞典、挪威、英國、韓國、日本、以色列和聯合國等出版的相關指引手冊,提出期待可補充之建議內容。
首先,針對身心障礙者族群,建議宜納入不同障礙族群的危機準備指引,包括視障者、聽障者、心智障礙者、行動輔具使用者與特殊醫療需求者等,應提供清楚的避難步驟、可攜物品建議、溝通方式與協助工具,確保各族群能安全避難。
其次,對於避難空間宜有完善安全空間的隱私與需求規畫及指引。空間需兼顧性別、年齡及障礙者需求,如性別分隔與可上鎖的盥洗空間、明亮無死角的環境、無障礙動線、設置意見箱等,而政府可針對管理使用者及民眾者分別指引手冊,以免造成混淆。
第三,國內外不管各種的天災人禍,例如地震、水患、武裝衝突等,經常可看到危機中常伴隨暴力風險上升,例如物資缺乏的生存暴力事件或是性別暴力事件。指引應清楚提供如何預防、因應、求助及蒐證,尤其對於性侵害受害者的醫療處理、身心安全維護與支持、報警與求助流程等。
最後,目前指引手冊以一般民眾進行編寫與排版,但對於心智障礙者、兒童閱讀吸收不容易,應製作易讀版與圖文版的安全指引,讓他們與不擅長閱讀文字的民眾能快速理解與配合。
《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肩負危難時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責任,婦援會呼籲政府,不能忽略任何族群的需求,應納入障礙者視角、避難空間安全規範及暴力預防措施,才稱得上真正的「全民」指引。期盼政府補強內容並加以安排,保障每一位民眾的生命安全與心理安全,達到全民防衛與危機應變的指引目標。(照片翻攝Threads)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